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开栏语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新时代的百色各类劳动者中,不仅有扎根一线、爱岗敬业、忠于职责的坚守者,也涌现出很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新时代百色劳动者之歌。为大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氛围。本报即日起开设“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栏目,广泛宣传我市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本职岗位上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敬请关注。
“要用自己学习的知识服务家乡群众,把兽医工作干到底。”杨丽霞是田林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她出生在农村,读的是农校,对农民有着天然的朴素感情,言语间也异常的坚定。
自参加工作以来,杨丽霞已在基层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达33年。这期间,她不辞劳苦、尽心尽力,依靠自己的技术带领农民增产增收。她和同事们钻研攻关,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使全县渔牧业由传统的小规模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并主持起草田林县畜牧业发展重大规划、方案8个,参与自治区级、市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2项,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研发实用新型专利3项。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个人奖及合作奖等各级表彰40多项。
“几十年来,我一直与动物相伴。”杨丽霞说,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感觉很充实。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扎根基层真情服务,守护畜牧安全发展
1991年从百色农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杨丽霞先是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而后去到田林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工作中,她始终充满热情和干劲,热心服务养殖户。
畜牧养殖,虽然经济效益显著,但多数养殖户却过不了技术关。为了让群众有实践的基地,能学好养殖技术,杨丽霞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设了鸡场,并手把手地教群众养殖技术。同时,积极制作各种知识培训课件、录制微视频、发语音讲解对群众进行线上培训,并通过微信群、农业信息网等推送渔牧养殖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关信息,引导渔牧养殖户从传统小规模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提升了渔牧产品的质量,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牲畜是农民重要的家庭财产,一旦牲畜生病,主人都会心急如焚。杨丽霞感同身受,在工作中,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群众有需要,她都会立即前往。“只要我们饲养的禽畜有问题,一个电话过去,杨姐肯定亲自买好药送过来,她对我们养殖户太好了!”田林的养殖户都亲切称杨丽霞为“杨姐”,并能背出她的电话号码,她的手机号甚至被养殖户标注为“兽医110”。
“每次,农户打电话告诉我动物都健康平安了,我就会很快乐。我工作最大的动力是被信任、被需要。”作为一名兽医,杨丽霞挽救的不仅仅是动物的生命,更是为了一个个家庭的幸福。这些年来,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沟通民意,把养殖户的增收致富当作最大的快乐。
推广现代生态养殖,为畜牧业“把脉开方”
技术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担任田林县水产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后,面对全县养殖杂、乱、散的现状,杨丽霞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以更强的钻研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针对养殖规模小,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等参差不齐的养殖情况,杨丽霞结合田林县畜牧业生产实际,科学调整水产畜牧产业结构,并推广畜禽现代生态养殖。她不断研究改进生态养殖方法和技术,重点推广粪污资源化利用、粪肥还田、牛人工授精、肉用山羊杂交改良、优良牧草种植与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等技术,先后深入规模养殖示范现场进行技术指导6700多次,及时为规模养殖场(户)提供产业发展相关信息。经过多年努力,全县渔牧业通过龙头带动,已经由传统的小规模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2023年,全县年出栏10头以上规模肉牛养殖场(小区)236个;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肉羊养殖场(小区)123个;年出栏肉猪100头以上的规模户156户;年出栏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鸡场811个,林下养鸡示范小区63个,畜牧业不断取得新成效。
田林县养殖场废弃物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简陋,杨丽霞深知,需要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为此,她因地制宜,采取“微生物+”模式来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方面通过饲料微生物化,推广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改善畜禽肠道的微生物环境,提高畜禽抗病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另一方面实施粪污无害化,推广应用中、低架网床发酵生态养殖技术,实现粪污零排放。“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生态养殖场60个,其中五星级养殖场10个,四星级养殖场23个,三星级养殖场27个,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推进宜居民族乡村建设和民族团结安康。
创建科技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在该县八渡乡平封村那烧屯的圆池陆基养鱼科技示范基地中,鱼儿在水池中畅游。看得见的生机之下,有一套“看不见”的养鱼系统在悄然“掌控”一切。该基地采用陆基养鱼技术,系统结构为“圆池养殖+尾水处理塔+水培植物种植槽”,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近年来,杨丽霞发挥自身学习和积累的专业知识技能,围绕该县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乡村振兴,从“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入手,分别在壮、汉、瑶、苗、彝民族居住村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9个,指导创建科技示范基地46个,每个基地实现年增收30万元以上,创建科技示范户600多户。
随着示范园(区)设施设备的完善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据统计,示范园核心区年人均纯收入9938元。受示范园辐射带动,2023年全县肉类总产量2.2444万吨,同比增长3.32%,畜牧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解决了1365人的就业问题,减少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杨丽霞还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在示范区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禁止使用对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的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推行畜禽无公害生产,并实施农牧结合,大力推广生态养殖、雨污分流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构建“生态无污染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生产的良性循环。
“我做畜牧兽医工作最大的体会是,对老百姓要耐心、细心、热心,因为田林县比较大,我最多一天走30多户,村里没信号,我特意去办了电信、移动、联通三种电话卡,每天忙完县里的工作,还要往返于各个乡镇村屯。路程是可以计量的,而群众服务的道路是无止尽的。”目前,杨丽霞正带领各村“兽医”班子制订新的养殖计划,不断学习、开拓创新,找寻适合当地发展的养殖新模式,并同乡镇干部一起,做细做实做精养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