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极目新闻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震惊世界的百万年“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横空出世的日子。近日,十堰晚报记者走进国内规模最大的古人类考古方舱——“郧县人”考古方舱,探寻这一古人类遗址挖掘过程。

汉江在群山中蜿蜒流过,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在此被发掘。右手紧攥风刻笔,锋利的笔尖飞速旋转。当笔尖轻触动物化石,顿时发出“咝咝”声,扬起蒙蒙尘土。5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的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的“郧县人”考古方舱,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陆成秋正带领考古工作者在修理和研究伴生动物化石,并进行石器技术与功能分析。

“郧县人”考古方舱,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古人类考古方舱。

考古工作者正在修理和研究伴生动物化石。

考古工作者正在使用放大镜进行石器技术与功能分析。这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于一体的重要旧石器时代大型旷野遗址。2022年5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震惊世界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这一遗址还发现了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此外,考古专家在考古方舱南坡发现许多化石。“经过分析,这些古动物化石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土地平整时,被推掉并滑落于此。这些化石中可能存在重要标本,应该与‘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相关。”陆成秋告诉记者。

考古工作者在学堂梁子遗址考古方舱C区进行考古发掘。在1000多平方米的考古方舱,记者看到,发掘区根据化石被发掘的位置,呈现出高低不一的起伏,黄土地上插满红旗和蓝旗,仿佛诉说着人类进化的的终极密码。

考古队员在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考古方舱进行化石修整。为给后续高质量的发掘和研究提供最佳环境,考古队根据出土文物特点和后续发掘保护研究以及活化利用的需求,联合工程部门,将最开始的200平方米核心舱改造升级成1035平方米、温湿可控、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考古方舱。陆成秋介绍:“考古方舱的设计搭建为开展‘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精细化多学科发掘与研究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实验室级环境。”近段时间,学堂梁子遗址迎来了不少前来科普旅行、研学的学生。记者在考古方舱内看到,陆成秋趴在地上,紧盯着半露的化石,手把手指导安徽大学考古学研究生金鑫、英国南安普顿考古学研究生张涵清,用毛刷小心翼翼清理化石表面附着物。

考古工作者用毛刷小心翼翼清理伴生的古动物化石表面附着物。以考古之光,照亮人类起源的深处。“这道埋藏着人类根脉的(学堂)梁子,保存着百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阶地序列和系统的古环境信息,出土的人类化石、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极为珍贵,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考古学家高星表示,学堂梁子遗址所在的秦岭及汉江中上游河谷是我国也是世界非常重要的人类演化地,这里注定会有更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宝藏,等待考古人去探索、去发现和破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