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零和”还是“和合”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1-03 10:11:00 来源:杭州网

要形容当下世界时局,一句“乱云飞渡仍从容”或可概略一二。那边,俄乌冲突仍不知何去何从,巴以冲突外溢扩散,“零和”博弈持续上演;这边,金砖国家通过《喀山宣言》,呼吁“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博会时间即将开启,各国翘首以待,“和合”理念深入人心。

是坚持“零和”对抗还是“和合”共赢?今天,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将在浙江台州举办,借此,我们来聊一聊这道关乎各国利益、人类命运的“选择题”。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

“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有汇合、融合、联合等意,“和合”指的则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与统一。这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而是差异之上的共存、冲突之上的融合。

作为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珠链”上尤为亮眼的一环,和合文化深刻影响了从个体交往到文明交流的方方面面。

予个体以“平和友好”。人非孤岛,总要学会在喧嚣世事中与他人相处。和合文化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指引。所谓“人心和善”,“和”谓之包容心,“善”则指善意与爱意。当人们常怀和善之心,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便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份不欺人不欺己、心向善行向善的内心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安顿人心,让人于世事变迁中学会自洽、固守安宁。

予社会以“和谐安定”。“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合文化中蕴含了“以和为贵”的朴素观念,讲求发现自身之美、他人之美,并在相互欣赏中实现美美与共。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和而不同”“德润人心”等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天台的村级民主决策“五步法”、安徽桐城的“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和合文化生动融入社会治理实践,化解矛盾于“神经末梢”。

予文明以“和合共生”。文明是支撑国家发展最深厚的底色。数千年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土、写就了璀璨的历史、熔铸了不朽的精神,多元文明如一条条涓涓细流汇就中华文明这片汪洋大海,也塑造了我们“兼容并包、和合共生”的文明观。

在国家交往层面,我们坚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和合”之道,而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零和”之道。“和合”思维强调通过合作与协商来寻求各方利益的契合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推崇。

与“和合”截然不同的则是“零和”。“零和”源于博弈理论,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力量,把收益和损失综合起来总和永远为零,因此无法达成合作。一些西方国家基于“零和”思维,从骨子里就奉行“成王败寇、弱肉强食、强者必霸”。起底“零和”模式,我们能从背后看到什么?

比如,掠夺收割的发家之路。一些西方国家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殖民掠夺史,战争、屠杀、掠夺、奴役成为资本主义早期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如今,为了谋求霸权,部分西方国家仍继续通过货币霸权、长臂管辖、贸易讹诈、贩卖战争和武器等手段“横行”世界。

比如,唯我独尊的价值观念。这表现为对自身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的过度自信和盲目推崇,笃信自己的模式是唯一正确的,总想把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强加给世界其他国家,丝毫不顾及各国具体现实、社会背景的不同。

有的西方国家将自己定下的规矩奉为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强迫他国站队,以此来甄别“玩伴”和“对手”,拉帮结伙、封闭排他。“四边机制”“五眼联盟”“七国集团”……形式虽层出不穷,但本质上都是搞以部分国家为核心的“小圈子”“小山头”,是唯我独尊逻辑的鲜明表现。

比如,非赢即输的竞争哲学。“零和”思维把世界看作一个封闭系统,认为所有的资源、财富、利益并非无穷无尽,而是有限的。它成立的前提便是默认“人性本恶”,认为别人强大了也会称王称霸,期望把一切利益都攥在自己手中,追求“赢家通吃,输家完败”。如,部分西方政客对“修昔底德陷阱”奉为圭臬,认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必然会损害发达国家利益,分蛋糕的人越少越好,从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抹黑打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和合文化中所蕴含的责任、奉献、合作等内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契合。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人类命运休戚相关,所有的过去都在告诉我们:从“零和”走向“和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人类发展的最终归宿。对此,笔者有几点感受。

接受“我们不一样”。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道:“凡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小到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的“甜党还是咸党”“爱要说出口还是藏于心”之争,大到“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等文化之别……万事万物,存在差异是必然的,没有异质的同一、不加区别的同质都不现实。一种颜色难以描绘斑斓的世界,一个音调难免缺乏合鸣的乐趣。理解并接受每个人生而不同、每件事当区别对待,是求同存异的基础与前提。

坚持“有事好商量”。要实现求同存异,并不那么容易,是需要付诸努力的。比如,有些人明知彼此有差异,却始终将自身意志摆在第一位,凡事都期待别人作出让步、自己稳赚不赔,这自然是无法达成“和合”的。

这一点,或许我们该学一学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有事好商量。小到家庭事务,大到国际交往,即便立场不同、诉求各异,也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在商量的过程中沟通说理、彼此说服,最终达成互利与共赢,才能真正发乎情,让人心服口服。

坚定“一起往前走”。众所周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这与和合文化的内涵相通、相合。和合文化历经时间的冲刷反而历久弥新,正是“两个结合”的生动体现。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竞合也是处在动态的对立统一当中,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差异可以弥合、共识促成共赢。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各国发展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紧密、相互依存。这需要我们摒弃“零和”逻辑,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构建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尤其当面对环境恶化、经济疲软、战火纷飞等全球性问题时,各国携手纾困是唯一答案。团结协作、齐心合力,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铸牢,而后抵御风浪、行稳致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3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美国Medriva网站所指出的,这不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还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金融”公司在报告中将软实力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吸引或说服而
2024-03-15 17:13:00
...力,灿烂笑容见精神,厚重底蕴见文化。归根结底,恐怕还是要把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的江南韵味展现出来,让世界通过浙江之窗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本届亚运会主
2023-09-19 22:11:00
...是城市发展的“硬实力”。无论是GDP迈上3万亿元台阶,还是重返“汽车第一城”,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重庆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生物制造、低空经
2024-11-29 12:28:00
明朝人心中的美什么样
...会发展到巅峰时期的社会,又是一个走向近现代的社会,还是一个与世界连在一起的社会。而明朝走向世界巅峰,就是以“大”的面貌、包容的胸怀出现的。郑和下西洋即为明朝的“大”的集中体现
2023-07-20 07:26:00
...局副局长 王小平:出现了两个“万猛日”,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主要以凤头蜂鹰为主,还有部分的日本松雀鹰、苍鹰这些。猛禽观测志愿者 刘丹萌:“万猛日”当天真的心情非常激动,整个场
2024-10-05 08:34:00
...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正如陈虹池所说:“无论是村民还是外来创业者,都对数字化十分重视,数字化让我们突破大山的阻隔,走向外面的世界。”数字理念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数字人才
2023-05-12 08:56:00
东湖评论:这道5A级的文旅大餐,源自用心用情的烹制
...山东(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等,还是通过重大节会宣传推介龟峰山,人们对龟峰山景区有了持续关注,龟峰山景区在“请进来”和“走出去”中获得了更多的“用脚投票”。
2024-12-28 20:59:00
文化学者张子祥:从家国情怀浅评电影《解密》
...义“是和我们血脉相连的一切,是要用武器捍卫的领土”,还是郑某告诉他“今后你在这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无不表达着身家于后,国事于先,竭精于国铭先后的家国情怀。除了容金珍
2024-08-13 17:27:00
...以来,中国文化就远播四方,直到今天,无论是周边近邻还是远及各洲,到处都有中国文化的存在,并且深刻烙印在当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内涵来看,中国各个时期都产生了代表人类文明最高
2025-02-06 13:5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