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七旬老人马东春修建维护英烈纪念园,守护烈士十余年
为54位无名烈士“安家”
3月22日,马东春在战地医院英烈纪念园擦拭纪念碑。 河北日报记者 孙 青摄
河北日报记者 孙 青
“吱——啪!”开门、关门,3月22日10时,马东春屋里屋外忙碌着。
竹扫把、铁簸箕、大剪刀、水桶……装满了门口的小斗车。给喷壶灌好水,再拿上两块毛巾,马东春推车出门,一路向东。
威县东赵村,马东春的家乡。村东头的战地医院英烈纪念园,安葬着54位无名烈士。十余年来,马东春筹款修建、维护陵园,为无名烈士“安家”,默默守护着一方英魂。去年6月,马东春入选“河北好人榜”。
■ 建一座陵园,无名烈士有了“家”
战地医院英烈纪念园里,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马东春清扫完地上的枝叶,开始擦拭烈士纪念碑,碑身上“革命英烈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铭记着无名烈士的牺牲。
抗日战争末期到解放战争初期,东赵村曾是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所属战地医院驻地,其间,七八十位战士先后因伤牺牲在这里,被安葬在村东的一片空地上。新中国成立后,部分烈士遗骨被亲人接走,仍有54位无名烈士长眠于此。
马东春的父亲马尚贤曾参与安葬烈士忠骨。“他们是烈士,是英雄,一定要把墓地管理好。”父亲生前的嘱托,马东春一直记在心里。
清清杂草、添添新土,敬碗酒、献束花……退休前,马东春每年清明节都会来给无名烈士扫墓。但年复一年,这片烈士墓地因失修显得荒芜,坟茔低矮,周边长满野草,加上烈士墓处在泄洪区,曾多次被冲毁。
2011年6月,马东春从邢钢退休了。“我想回老家修一座陵园,把烈士遗骸集中移葬,规范管理起来。”说干就干,马东春拿出自己的部分积蓄,还发动儿女捐款。他的想法也得到乡亲们的支持,大家你出100元、我拿200元,开始了一场“众筹”。
但资金仍然不够,马东春四处奔走,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争取到上级民政部门资金支持。2012年,陵园动工开建。
退休之后本该安享晚年,但“较真”的马东春硬是搬回老家生活,天天紧盯陵园施工。2013年12月陵园竣工后,他和乡亲们一起将54位无名烈士的遗骨迁进该园。
“一想到这些烈士牺牲时只是十八九岁的孩子,我就心疼,得让他们在这里安个‘家’。”凝视着墓碑,马东春动容地说,“我们现在的好日子,不能忘了烈士,这个陵园我们得好好管下去。”
■ 为一个心愿,把英烈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岂曰无名,人心是名。有了陵园,就有了守墓人。
“衣服多带了几件厚的,药都在这个袋子里头。”3月22日一早,老伴儿赵兰平帮忙收拾好行李,又塞给马东春一个纸包,里面裹着现金。“买点儿吃的,喷壶不好用了就换一个……”赵兰平不住地嘱咐。
这些年,马东春往返于邢台市区和东赵村之间,每次出发,总要被老伴儿叮咛一番。
“一年中,我多半时间待在村里,陵园里的活儿干不完。”清理杂物、浇水修枝、清扫陵墓……管护陵园成为马东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2年栽下的小树苗,如今已长得高大挺拔。守墓人的生活,马东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十余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里,也来这里祭扫。”马东春说。
在东赵村,无名烈士有人祭、有人记。
东赵村党支部书记马德清告诉记者,除了当地村民,每到祭奠先祖、缅怀英烈的日子,便会有学校、单位来陵园组织祭扫、致敬活动,马东春还会担任讲解员,为他们介绍烈士们的事迹。
“过几天,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30多名师生就要来到这里,听老马讲讲过去的故事。”马德清说。
75岁了,马东春还没有停下来的打算,想干的事还有很多——在东赵村打造红色文化长廊、红色主题广场。
“我们还想筹资修建一个历史纪念馆,把这里建成缅怀革命先烈的基地,让更多人听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铭记历史,汲取精神力量。”马东春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