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不晒太阳,不下棋 老人竹编“赚零花”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8 01: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文/图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在青岛即墨,有个名为刘家官庄的村子,因居民多以编制竹器为副业,也被成为筛子官庄。相传刘家官庄刘姓村民的祖先从云南迁居而来,带来了江北少有的竹编手艺,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刘家官庄竹编行业红火的时候,可以说是家家编、人人编,后来随着就业机会增多和金属、塑料材质器具的冲击,从事竹编的人逐渐减少,目前尚在坚守的只有两三家作坊,干活的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刘吉尚就经营着村里一家竹编作坊,村里十多名老人每逢饭后就来到这里工作,竹篾在他们灵活的手指上飞舞着,好像在弹奏着夕阳协奏曲。

农家作坊21年出货超30万件

产自南方的毛竹,在北方的村庄成器,这源于刘家官庄人对老手艺的传承和坚守。作为如今村里从事竹编最年轻的人,刘吉尚已经58岁,2002年他放弃了货运司机工作,从父亲手里接过竹编作坊。“我当年是不愿意干这个竹编的,后来看着父亲慢慢老了,眼巴巴等着我回去接手。”3月6日,刘吉尚像往常一样打开破竹机,开始破竹、去结等工作,家里二层楼的底层就是作坊,几名老人正在忙着编制竹篓。

竹编使用的毛竹产自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刘吉尚在城阳租下货场,用来储存毛竹原材料。一根根7、8米长、直径10多厘米的毛竹,需要经过截竹、破竹、刮节、剥篾子、烤料、编器身等10多道工序,才能变成一件造型精美的竹编制品。

刘吉尚的竹编产品主要有竹筐、竹篓、竹篮、筛子、竹梯等,接手竹编作坊21年来,经他手出货的竹编产品超过30多万件。

“我们村的竹编,青岛的国棉厂、酒厂都使用过,当时的产量比现在高多了。现在我们的竹编,主要销售到潍坊、烟台等地,本地主要发往城阳批发市场,另外周边的樱桃种植等果园也有需求。这些年,金属、塑料材质的器具越来越多,对我们的冲击很大。”刘吉尚介绍道。

“目前,在我的作坊干活的老人有10个,今天在这里的有4个,还有一些在家里干,他们把材料拿回去,在家里也一样干,编好了再拿过来,都是记件算钱。”刘吉尚介绍道。

一门手艺拉扯大四个孩子

记者注意到,作坊房间的层高比较高,主要是为了方便搬运竹子;一个铁炉摆放在房间中间,废弃的竹屑在里面燃烧后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三名老人正在不同区域忙着不同工作。刘吉升正在修理竹坯子,手起刀落精准有力。

刘吉升今年80岁,从事竹编近50年,通过这门手艺他拉扯大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闲不住的老人依然坚持重复近半个世纪的工作。如今,刘吉升每月能赚三千多元,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三万元,“手里有闲钱,心里也舒坦,过年过节孙子和孙女的压岁红包都给足了。”

“我们村的老人和别村的不一样,我们不晒太阳、不下棋,靠着饭后干点活,每天能赚百十块钱。闲着也是闲着,这样不仅有了零花钱,还能攒下点钱,遇到孩子们买车、买房还能帮持一下,减轻年轻人的负担。”刘克振是三名老人中年龄最小的,今年也已经70岁。

刘振理今年81岁,从事竹编近60年,老人眼不花、手不抖,只见竹篾在他的手里飞舞着,他手拿火苗打弯时,火候把握到位。“编竹编全部工序都是人工制作,所以编织起来非常费事。”刘振理说,编织过程中要让根根竹丝编织成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

刘振理每天上午8时上工,临近中午就回家吃饭,下午2时再来,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刘振理有一个孙女一个孙子,孙女考上大学时他给出了1000元的红包。

期待转型吸引更多人参与

“我其实不怎么会编,都是后来慢慢学的,现在也只是做一些破竹、打结等基础性工作。我接了父亲的班,现在看来没人能接我的班了。我儿子今年26岁,在外面上班,他肯定不愿意接班干竹编,而且现在这些干活的人是越来越老,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刘吉尚无奈道。

刘吉尚介绍,刘家官庄坚守从事竹编的多在七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基本不会了,在他眼中已经形成断档现象。“等这批老手艺人不能干了,筛子官庄也就名存实亡了。”刘吉尚表示,他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这些老人们还来这里从事竹编,他的作坊就会一直开下去。

对于手艺“断档”的忧虑,社区刘主任认为,“现在从事竹编的人渐少,主要还是因为赚钱少。事实上,村里一些会竹编手艺的,随时可以回村拾起老本行。”还有基层专家认为,目前像刘家官庄这样的竹编产品还处于实用基础状态,应该向具有高附加值的工艺品方向转型,增加附加值后形成产业升级,也就能让从事者有更高的收入,进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传承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8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60岁老人靠竹编手艺吸粉百万,成非遗传承人
一个60岁的花甲老人,竟然靠着竹编手艺月入过万,他不仅成为了新余竹编非遗传承人,还被网友称赞是竹编界的鲁班大师,带领全村人一起发家致富,他不仅能用竹编给孙女做书包,用竹编做西瓜,
2023-09-20 10:09:00
竹编60余年,南通八旬竹艺老人有份“守艺”情怀,看看吧
今年80岁的任新杰是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英雄村2组的竹编老艺人,他从小就跟着师傅学习编竹篮、竹筐、竹匾等,从事竹编技艺已有60多年了。一把篾刀,一张方凳,一件垫衣,这就是任新杰全部
2024-03-12 21:07:00
重庆渝北区:竹编中秋月,传承古雅韵
...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于9月11日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竹编 DIY 活动,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活动现场,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节日气息。参与者们怀着对传统
2024-09-11 15:56:00
...,有一位78岁的马大伯,是湖州市级非遗项目“新市马氏竹编技艺”的传承人。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众箩筐、簸箕、篮子等竹编作品中,马大伯用竹子编的“亚运套装”火了,成了古镇里的一道独
2023-08-04 07:39:00
...者 林鹏 王金慧 通讯员 孔维克 孟磊 临沂报道在徐德金的竹编加工厂,几名年逾七旬的老人,分工协作:破竹、打底、编制……尽管岁月在他们脸上刻满了沧桑,手艺人却是一丝不苟,专注
2025-06-11 12:21:00
竹编画重阳 浓情敬夕阳 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南社区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
...石景山区老山街道老山东里南社区邀请辖区老年人开展“竹编画重阳 浓情敬夕阳”重阳节手工制作主题活动。活动中,指导老师为居民讲解竹编技艺的历史文化、主要特点以及制作流程,老人们认
2024-10-10 13:57:00
浙江杭洲:“一老一小”竹编情牵,共抒爱国绮梦
...社会组织携手和家园幼儿园,共同开展了一场有意义的“竹编地图、共抒爱国情”活动,吸引了社区内的老年人与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热情参与,以独特的方式向祖国献上生日祝福。活动伊始,志愿
2025-09-30 13:09:00
春日暖阳下,记者走进三穗县贵州黔森源竹编工艺厂,看见非遗传承人杨杜娟正坐在办公室门口,有条不紊地编织新作品,一根根竹丝条在指尖灵活跳跃。今年是她返乡创业的第10个年头,“想要把竹
2024-03-09 06:37:00
东营经开区胜利街道:弘扬传统文化 体验非遗之美
...底蕴,让非遗文化在社区“活”起来、“火”起来。非遗竹编画 编织爱国情近日,胜程社区组织开展特色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编出传统工艺魅力,
2024-02-21 13:3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
“十四五”期间池州进出口规模翻番 首次进入全省前9位
大皖新闻讯 记者从池州市“决胜‘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池州市消费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5-11-11 11:39:00
一次从垃圾车上的跌落,让56岁的父亲至今躺在ICU中。而比巨额医疗费和严重伤势更让家属感到无助的,是事故背后那个无人承担的责任“真空”地带
2025-11-11 08:22:00
“天然气公司为了支撑从我家房顶穿过的黄色燃气管道,偷偷在我家屋顶上建了两个长方体的水泥墩。”陕西铜川的任先生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称
2025-11-11 08:22:00
11月3日,陕西汉中胡家营镇群星村村民舒吉波(45岁)与69岁的父亲舒代坤联手,成功营救一名因车辆落水而昏迷的群众。据救人者舒吉波回忆
2025-11-11 08:23:00
“为了孩子上学我们举家迁移,入住新小区后却发现今冬要跟孩子一起受冻了。”丹桂苑小区业主赵先生说,他希望热力公司能考虑一下已入住业主今冬的生活
2025-11-11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