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本报记者 邵南
陈光烈现任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肿瘤放疗学主任医师,通辽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近日荣获“2023年通辽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7年7月,陈光烈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分配至通辽市肿瘤医院放疗科工作,自此扎根临床一线,至今二十余载初心不变。
陈光烈深知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工作中对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充满学习的渴望,2006年获得了吉林大学医学硕士学位。然而他仍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于2010年又考取了苏州大学肿瘤放疗专业博士研究生,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步入医院这座生命殿堂的那一刻,陈光烈便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笃定的人生追求,彰显着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陈光烈对待技术精益求精,敢于开拓创新、追赶前沿。他工作的医院是一家旗县级三级综合医院,受地域条件和行政级别的影响,肿瘤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想要开展高难度高水平的手术其困难可想而知。然而,陈光烈不畏条件限制,排除万难,率先在通辽地区建立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病房,率先在通辽地区开展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热疗,率先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开展肿瘤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在高难度的纵隔肿瘤手术中,陈光烈率领团队积极探索、不断进步,娴熟地掌握了纵隔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2018年,他再攀高峰,挑战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禁区,连续完成数十例颅内肿瘤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在自治区开创了先河,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目前,他已经完成2500余例手术,手术例数排在自治区首位。陈光烈将这项技术在通辽地区有效推广,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生的希望。
由于这项治疗技术要全程在CT扫描下进行,笨重的铅衣和厚厚的铅手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体免受照射,但却给操作带来了不便。为了能够精准进行操作,减少病人手术的痛苦,他经常不带铅手套,有时甚至连铅衣都不穿。有一位粒子植入手术患者由于穿刺部位周围都是血管,穿刺针一旦移动就可能划破血管出现危险,而患者当时正在进行CT扫描,他果断让其他医务人员离开房间,独自在CT室用手固定穿刺针陪同患者进行扫描,此举不可避免地使身体受到照射,但他并不后悔。由于经常只戴无菌手套操作,双手长期遭受射线的照射,他的一双手过早地变粗糙了。
因为担心术后剩余粒子对参与手术人员身体造成辐射,多年来,陈光烈一直亲自进行术后的器械设备清洗保养工作。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学科带头人,又比他们年长一些,这些风险理应由我来担!
医学精神在于传承。除了在专业上精益求精,陈光烈也时刻关心着肿瘤学科的发展和年轻医师的培养,经常组织肿瘤多学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安排年轻医生进行专题授课、病例分享、讨论交流。为了学科的长远发展,他积极支持科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鼓励本科学历人员考取研究生,在他的关心支持下,科室每个人都参加了外派进修学习,有3名同志顺利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
不坠青云志,不改医者心,陈光烈就是这样一位医生。恰如2021年12月9日,他连夜为医院援助满洲里医疗队员写的那首壮行诗——《送别》所言:“战鼓草原鸣,万语道咛叮。今别故乡月,载我故乡情;讯息三两语,但闻有回声。长笛一声啸,千里慨慷行!”
扎根大草原,不负新时代。在服务新时代草原人民生命健康的伟大征途上,陈光烈行稳致远,初心如一,永远在路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7 09:46: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