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郭冠华
“在履职和传承实践中,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传统文化要在时代的浪潮中蓬勃生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云南的“95后”姑娘杨钰尼在“委员通道”上分享了从事非遗工作的感悟,青年与非遗“双向奔赴”的故事打动了荧屏前的观众。
今年首个“非遗版”春节,带火了“文化游”“非遗游”,鱼灯、英歌舞等传统民俗活动火热“出圈”。如何进一步激活非遗“一池春水”,怎样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鱼灯相关视频、图片获得数万点赞。社交媒体截图
杨钰尼介绍,她在读大学期间利用寒暑假期返乡创业,推动非遗进校园,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生力量;将民族特色刺绣融入服装定制,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舞、流行乐等元素与非遗进行结合,让古老非遗焕发出新活力。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有一段配乐,用的是贵州侗族大歌。先辈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古老的歌谣,更是突破创新的精神。”杨钰尼说,“我从事的工作,正是让非遗融入时代节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认为,“苏绣能够吸引众多年轻人,得益于产品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作为苏绣传承者,我们要面对新变化,积极拥抱时代,推动苏绣与现代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受访者供图
“年轻人不是不爱戏曲,而是需要符合时代的表达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梅戏代表性传承人韩再芬表示,黄梅戏的生命力源于与民众的血脉相连。为贴近年轻观众,韩再芬积极探索“戏曲+科技”跨界融合:推出常态化直播《再芬黄梅公馆·看戏》,单场观看量突破350万人次;开发国风漫画《女驸马》,以二次元形式培育年轻“粉丝”群体。
在代表委员们看来,只要坚持守正创新,古老非遗也可以很“潮”很“酷”。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蔡浙飞谈到,越剧《新龙门客栈》《我的大观园》能够“圈粉”大批年轻人,缘于积极创新传播生态、培养戏曲新生力量,主动融入当下年轻人更习惯的交流方式。
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照。图片来自《新龙门客栈》官方微博
蔡浙飞表示,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立足于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在作品的题材、内容和形式上紧扣时代需求,勇于创新。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载体和方式,让更多国内外观众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姚建萍建议,用“破题、破局、破圈”为传统工艺的当代表达探索新路径,“如今,新媒体平台成为了苏绣传播的主要阵地。在新媒体平台分享精美作品,阐释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创意设计来推动传统再创造,呈现新内容、新题材、新样式,会吸引更多人爱上非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1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