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原标题】土耳其马拉蒂亚5.6级地震已致1人死亡69人受伤
当地时间27日,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局发布消息,当日马拉蒂亚发生5.6级地震,属于6日南部强震的余震,截至目前已致1人死亡,69人受伤。另据土耳其教育部长发布的消息,当日地震已致22栋建筑物受损。
土耳其在2月6日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面对如此惨烈的伤亡,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宣称“这次地震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有土耳其航天局局长塞尔达尔·侯赛因·耶尔德勒姆的采访发言作为“证明”。
土耳其地震可能是人为吗?
俄罗斯《观点报》25日的报道称,根据社交媒体流传的这段视频,耶尔德勒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坚硬合金材料制成的10米长的金属棒安放在卫星上,需要时从太空释放。这些金属棒本身没有炸药,仅靠动能就能高速冲击地面并深入地下5公里,从而引发7-8级地震。冲击地点周围所有的东西都被摧毁。这是一种太空武器,没法发现,没法防御,没法保护自己。”报道称,尽管没有其他任何证据,但好莱坞电影《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利用电脑特技制造了这种天基武器将整个伦敦彻底摧毁、并引发超级地震的骇人场景,为该传闻带来了几分耸动效应。
从耶尔德勒姆的采访内容看,他很可能是在介绍传闻里美国研制的“上帝之杖”天基武器。不过报道称,相关查证显示,土耳其官员的讲话是在这次地震之前的2021年说的。土耳其航天局也辟谣称,这是有人在故意断章取义。俄媒称,军事大国并非不想制造地震武器,而是“的确做不到”。因为从太空中高速下降时,大气层摩擦会减缓下落速度,并产生高温烧毁绝大多数物体。从卫星和火箭残骸返回地面的过程可发现,它们会破碎燃烧,最终到达地面的碎片,撞击威力与失事飞机差不多。
据称,早在20世纪40年代,各国就在考虑制造地震炸弹的方案,当时的设想是让炸弹从高空坠落,利用重力加速实现超音速,穿透10-30米深的地表后引爆。相关测算显示,这样的爆炸可以制造出一定等级的人工地震,“足以摧毁附近的地下工事”。这类炸弹的终极版本是美国20吨重的T-12“造云者”,这是历史上最重的常规航空炸弹之一。它由专门的重型轰炸机携带,从高空投下后可以加速到超音速,能穿透20-30米的地面或3-8米的混凝土结构。
但无论是当年的“造云者”还是后来的钻地核弹,它们都只能钻进很浅的地球表面,破坏效果也主要是靠爆炸当量,而非从天而降的动能。报道称,弹道导弹本质上就是在外太空飞行并返回地球的武器,其弹头重量与“上帝之杖”相当。实际上,后者穿过大气层后,其能量与弹道导弹弹头差不多。洲际导弹弹头重返大气层的最高速度可达15马赫,但它们仍无法单靠动能摧毁目标。人类还没有发现任何材料可以经历超高速返回地面后,仍能穿透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层。
另外,这种天基武器的控制和精确定位问题无法解决,从太空中投下的合金棒想要精确命中目标,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推进器、瞄准系统和通信系统。苏联在冷战时期就发现这种天基武器的确不可行。此外,军事大国都配备有太空监视系统,类似“上帝之杖”这样的大型物体完全在监控范围内,因此它们不太可能“无法发现”。
报道总结称,当前人类尚不具备制造引发大规模地震的武器的技术。“谢天谢地,真的没有”。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27日7时58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地震研究所数据,吉尔吉斯斯坦当地时间2月27日03:42发生地震,震级为5级,震源深度35公里。
北京时间2月23日8时37分,塔吉克斯坦发生了7.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距离我国新疆地区边境线最近约82公里。
几次地震是否有关联?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新疆阿克苏地区属于北天山地区,塔吉克斯坦属于南天山的西部,“从地震构造上来说,两者之间没有实际的关系。”
江苏地震台高级工程师康清清介绍说,塔吉克斯坦7.2级地震位于帕米尔高原中部萨雷赫断裂附近,本次新疆温宿地震则位于南天山西段阔克萨勒断裂附近。
两次地震距离700多公里,且不在同一断裂上。这两次地震直接关联的可能性不大。
据统计,有历史资料以来,本次新疆温宿5.1级地震震中200km范围内发生过50余次5级以上地震,中等强度地震较多。
欧亚地震带怎么了?
土耳其7.8级“双震”、菲律宾6.1级地震、塔吉克斯坦7.2级地震,以及印尼的塔劳群岛5.8级地震、塔宁巴尔群岛地区6.2级地震、哈马黑拉岛以北海域6.3级地震……近期,欧亚地震带似乎开启了“震动模式”。
“虽然近期全球7.0级以上地震多了一些,但最大也就7.8级,并没有出现8.5级的地震,从全球角度来说,还是属于正常的。”孙士鋐说,2018年以后,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偏弱,偏弱的原因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火山活动活跃,地下能量释放造成的地震就会少一些。”
实际上,近20年来,欧亚地震带上发生的大地震很多,比如说2004年印尼9.3级地震、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2013年巴基斯坦7.8级地震等。孙士鋐表示,从数据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发生频率低于过去100年的平均水平。
康清清也表示,地震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内部错动或者破裂而快速释放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能记录到的地震约500万次,因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者太远,人们感觉不到。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大约39次左右,并且西部比东部多。
专家称,“地震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板块边界更容易发生地震;其实地震在时间上分布也是不均匀的,会出现某一段时间发生频率较高、强度较大,而在另一段时间发生频率较低、强度较弱的情况。随着网络让消息传播得越来越快,更多的人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哪个地方发生了地震,这也会在给我们造成地震比以前更频繁的感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8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