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0 10:4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垓下之战,是刘邦军团和项羽军团的一次总决战。在决战之前,楚军还有10万人马,刘邦虽然动用了30万大军,把项羽楚军团团包围起来,但却没有预想中的惨烈厮杀,十万楚军就迅速崩溃,项羽带着八百亲信逃命。最后跑到乌江边时,项羽身边只剩下可怜的28骑!项羽最终不肯过江东,霸气拔剑自刎!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按常理来说:项羽手中还有十万人马,为什么不最后一搏?要知道“破釜沉舟”时的项羽手中兵力更少,却还是大败秦军。后来楚汉争霸时,项羽更是用3万人马就完胜刘邦56万大军,可见,楚军的战斗传统就是以少胜多!而垓下之战10万大军却感觉完全不经打,项羽为什么最后丢下大军自己就跑呢?

一:刘邦撕毁和约,追杀楚军突然性很强!

项羽虽然多次打败刘邦,但他也知道刘邦就是打不死的小强,不管输得多么惨,刘邦每次总会又活过来。特别是在刘邦得到了韩信这员大将后,项羽虽然和韩信并没有过多少交手机会,但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些害怕了。也就在这时,他接受刘邦提议划定鸿沟为界,准备和刘邦分治天下。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刘邦起初当然是巴不得,毕竟战场上老是打不过人家,结果能平分天下也不错。而且老谋深算的刘邦,认为在自己休养生息后,那时再图谋拿下项羽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分治天下刘邦心理是爽快同意的,而且汉军确实也在收拾行囊,准备往西回撤。

如果事情真照这样发展,往后谁能得到全天下还真不好说。但就在这时候,张良和陈平不干了,他们和刘邦说了大半天道理:项羽要平分天下,就说明他真的害怕了,因为我们有韩信,现在完全有能力去彻底消灭楚军,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刘邦听后觉得恍然大悟,好像是这个理啊!如果现在不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以后死的可能就是自己了。所以刘邦马上命令所有部队停止西撤,不惜撕毁和约,紧急号令韩信以及其他大将,率部全部涌向项羽军追击而去。

刘邦大军的这一追击,给项羽的精神冲击是巨大的,讲义气的项羽怎么也没想到,刚才不称兄道弟的刘邦,竟然会突然杀个“回马枪”。双方定好和约后,他是完全相信刘邦会遵守的,毕竟都要个脸面,立马撕毁和约天下人会怎么说?但他哪里知道刘邦为了利益,这脸面哪值几个钱!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于是,刘邦大军一打过来,项羽和他的军队压根没有心理准备,而且他的士兵们也早已厌战,归心似箭,正准备回家过太平日子,却又要重新开战。面对刘邦大军的突然袭击,十万大军也是乱作一团,不久便被刘邦优势兵力围了起来。

二:汉军大搞心理战,四面楚歌,故意放缺口!

围起楚军后,刘邦并没有马上和项羽作战,而是大搞心理战瓦解了楚军士气,主张“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当时项羽十余万大军被围困垓下,而楚军大部分都是楚国人。十月份时值冬日,天寒地冻。楚军在围困之中,衣被单薄,缺少食物,情绪极为低落。而刘邦和韩信也准确预期了被围困的士兵的孤独情结。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一天晚上,夜空中传来一阵阵楚地歌谣,士兵们屏气倾听,普遍产生了思乡的情绪。这首歌曲也就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歌声让楚地士兵产生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使得军心涣散,项羽更是暴躁不安,无心指挥军队。

而且刘邦也是个很狡猾的人,他明白人们的从众心理,故意还放个缺口让逃跑者安全出逃,等于是间接让楚军主动减员。楚歌的响起已经使楚军士兵们都情绪低落,想到亲人都无心应战,有一些不坚定的士兵就从这个缺口跑了。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最先跑出去的士兵安全出逃后,对后面的士兵起了示范作用。而项羽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也让士兵们更信心全无,士兵们意识行为上选择了从众逃跑行为。刘邦军队的这一个缺口,让楚军士兵潜意识也受到了暗示,纷纷丢下武器跑向缺口,像受到鼓励一样都跟着跑了出去。

当然除了四面楚歌,故意放缺口外,还有拔旗易帜等一系列骚操作,让项羽的军队已经无心恋战!终于,士兵还没跑光,项羽自己倒是也动摇了,于是:跑!他一跑,楚军那更是因为群龙无首,被汉军基本打散捉光了。后来汉军宣称围歼战中一共杀了楚军8万人,那么项羽在上马逃跑那一刻,他的十万楚军其实已经注定没了。

三:忌惮韩信,龙且殒命时已损失20万大军!

鸿沟义和之前,项羽原本有30万兵马,但是为了防止韩信从后方偷袭,于是派龙且率20万大军阻挡韩信。结果澭水一战,龙且殒命,20万大军损失殆尽。项羽顿时失去三分之二的家当,韩信也由假想敌变成最现实的威胁。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另外,龙且是项羽的左膀右臂,他的战死让项羽第一次产生了恐惧。所以当刘邦提出议和时,项羽只能做顺坡下驴的妥协。能保住半壁江山,项羽这个时候其实已经知足了。但可没曾想,刘邦突然起了杀心,带着韩信追杀过来,要置自己于死地,说实话这次项羽真的害怕了,或者说他是心里没底了,

二十万人都被韩信小子灭了,我这十万人还怎么打?在项羽向东南撤退的时候,彭越、英布、刘贾、周殷等几路大军又一起围向项羽,项羽感觉一张十面埋伏的大网已经罩在头上。而项羽虽然“力拔千斤气盖世”,但面对刘邦阵营的这些狼群已经丧失了信心,后来不肯过江东,拔剑自刎也是因为没有东山再起的信心。

“以少胜多”是项羽楚军传统,垓下之战十万大军为何却不堪一击?

垓下之战刘邦的三十万大军其实并非不可战胜,他下面的各个诸侯其实也都是貌合神离,并非铁板一块!有利时可图时,一哄而上,遇到危险时,他们可以丢下刘邦四散逃命。但项羽确实并不善于攻心,如果他能迅速采取挽救措施,稳定军心,相信他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而落得自刎乌江这一下场!

《历史杂谈驿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0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垓下之战多惨烈?楚军团灭,项羽自刎乌江
...之战,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波澜壮阔的惨烈战役,刘邦与项羽两位战国豪杰的生死较量让人不禁感慨万分。在这场战斗中,刘邦的兵力或许占据了优势,但实际战局的复杂程度却远远超出了预期。正
2024-04-26 12:22:00
刘邦与项羽:垓下之战的精彩对决
...的句号画在垓下之战,从此以后神州大地上再无西楚霸王项羽,再无西楚国。关于垓下之战,不是被项羽追杀了五年、死里逃生的刘邦坚持发动的,而是被陈平和张良两位谋国者提出怂恿的:“汉有
2023-10-23 08:37:00
垓下之战为何项羽不能再以少胜多了
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的对抗。影响着当时天下的时局。这场长达5年之久的对抗,最终以刘邦的胜利为结束。西楚霸王项羽一生战绩无数,打败过许多强大的对手,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都消
2023-10-24 17:18:00
楚汉相争“鸿沟和议”之后项羽实力如何
...终极之战,垓下之战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天下的归属,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登基称帝。那么,一向以正面作战见长的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之战中被韩信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呢?事实上,在撤往垓下途
2023-10-24 17:21:00
项羽在垓下之围为何放弃大部队,只带800人突围
项羽作为战神,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项羽是个猛人,但是不是个懂兵法的人。但是从巨鹿之战中,我们也能看出,项羽其实是有一套的。刘邦当年集结重兵对付项羽,项羽其实一开始不在怕的,项羽手底
2022-12-10 16:53:00
从巨鹿之战到垓下之战,昔日的霸王项羽为何成了逃兵
公元前202年下半年,各路汉军集聚垓下,与项羽的十万楚军展开决战,项羽兵败退守垓下营寨。此时此刻,项羽的心情很复杂,面对兵少粮尽的艰难处境,他进退两难。就在此时远处传来楚歌声,项
2024-04-26 16:09:00
为何说垓下之战项羽失败是必然的
...账,就会发现十个淮阴侯韩信,也未必能打赢一个楚霸王项羽,如果韩信自己带兵与项羽对决,即使有三五十万人马,也会被项羽杀得人仰马翻。韩信的军事能力,在刘邦手下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
2023-06-27 21:40:00
韩信唯一一次与项羽的正面交锋,是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围,当时韩信手下有100万左右的大军可供指挥,项羽麾下只有10万军1队。据史书记载,楚军被包围在垓下后,项羽还主动出击了一
2024-06-01 06:07:00
项羽之死,垓下之战的悲壮结局
项羽在历史上的败亡,的确是一个难以理解的选择。有人认为,项羽放走刘邦的决定是由于他对刘邦的轻视和内心的自负所致。他认为自己无敌天下,无需担心刘邦的威胁,因此放走了他。另外一种解释
2023-09-05 21: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