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 本报记者 王紫茜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间的交流合作,6月20日,消费日报社党总支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工二支部联合开展“传承廉洁家风 践行八项规定”主题党建活动。
活动伊始,双方党员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专题研讨会。会上,消费日报社党总支副书记崔宇鑫表示,当前正值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关键阶段,此次联建活动以“家风”为切入点意义非凡。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双方能够在党建品牌共建、廉洁教育创新、业务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联动,推动“八项规定精神”在联学共建中落地生根。她指出,泛黄家书中的叮嘱与教诲,正是作风建设最生动的教材,家书文化值得深入挖掘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第二党支部副书记郝丹丹提到,我们以党建为纽带开启“艺媒携手,共促发展”的对话,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实践,也为艺术学院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艺术学院二支部在党建引领下,创作了有关“八项规定”“廉洁家风”等一批主题音乐作品。期待通过此次交流,实现党建交流与艺术专业特色深度结合,探索艺术创作与媒体传播融合新路径,搭建长期合作桥梁,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第二党支部党员代表陈炯表示,党建工作绝非空中楼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我们应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通过艺术创作将党建精神传递到基层一线,让党的先进思想以更生动的形式走进大众视野。
研讨会后,党员们走进家书博物馆。这座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办公会批准设立、北京市文物局备案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文献类专业性高校博物馆的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馆内《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设有九大主题展区,2000余封珍贵家书在此陈列,涵盖红色家书、抗战家书、廉政家书等多个类别,每一封家书都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据家书博物馆讲解员刘子颉介绍,廉政家书共有三处展陈。第一处展陈中,林则徐致夫人郑淑卿的家书字字千钧,他在信中写道,“绝不敢于俸禄而外妄取民间或下僚分毫”,将为官清廉、公私分明的准则镌刻于笔墨之间;郑板桥致堂弟郑墨的家书,以质朴言语传递清廉处世之道;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更是千古流传的治家箴言。第二处是朱锡绍致祖母的《我没钱寄回来养你老人家》。朱锡绍作为军需长,在写给祖母的信中坦言“我没钱寄回来养你老人家”,这份朴素的家书见证了红军干部克己奉公的清廉本色。第三处是滕代远致儿子滕久明的《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信中,滕代远殷切嘱托儿子要“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要求其坚持政治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甘当无名英雄。字里行间,既饱含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更彰显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赤子之心。
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家书,既是个人情感的倾诉,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党员们深刻认识到,优良家风不仅是个人修身齐家的根基,更是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基石。在新时代征程中,党员干部更应从家书中汲取精神养分,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正党风,让精神力量转化为践行八项规定的实际行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贡献力量,让廉洁之光照亮新时代赶考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2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