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6月19日,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就“人工智能赋能金融改革创新:机遇和挑战”议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创院理事长屠光绍发表了如下看法:
我2008年和大家一块创立陆家嘴论坛,跟陆家嘴有不解之缘,尽管身份一变再变,陆家嘴论坛的十几届,我绝大部分都参加了,熟悉的论坛,熟悉的场地,也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但是有新的讨论的主题,还有很多新的朋友,感到陆家嘴论坛随着金融发展改革开放的进程,陆家嘴论坛依然保持了青春活力。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AI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如果说这两年在金融领域有什么热一点的话题,这算之一。尤其从今年以来,大家一块谈金融发展情况、业务情况,都离不开谈AI。AI非常火,但是我今天作为观察者、研究者,谈谈我对AI在金融领域运用的看法和总观察。四句话:冷热相交织,冷中有热,热中有冷。发展不平衡。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与规范并重。
冷热相交织。冷中有热,热中有冷。我从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个方面,现在金融机构、金融行业作为AI在金融领域运用的主体,从这个方面来观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管哪一个行业都开始在涉足AI领域,利用AI更好的为业务、为发展、为创新、为管理赋能,这是比较热。
但热中有冷,现在毕竟AI是数字金融的继续,但它又是数字金融里比较高的形态,数字金融很多机构早就涉足了,但是从简单的数字金融或者比较复杂的数字金融,最后过渡到AI,到AI阶段,这是比较高级的形态。从主体金融机构来看,各个行业运用AI的状况不是那么平衡,我们有一批有意识,特别是又有实力的机构在运用AI方面,走的比较快,但是也有冷,大量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特别在AI运用上,目前还遇到很多困难。这是第一个从应用主体,我可以举很多例子,不展开。
第二个,金融机构运用AI赋能金融机构发展,在具体的AI技术的运用方面,有冷热不均的问题。AI技术工具、功能可以分类,一般来讲,如果按照三个层次的分类,比如聊天机器人、AI助手、大模型,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从这个发展情况看,聊天机器人在金融机构很普遍,这作为对外或者作为导入式,用的非常多。比这个没那么多取得长足进步的是贴身助手,现在有一些机构开始涉足大模型,大模型的展开方式是不同的。总得来说,在运用AI技术方面它呈现了冷热不均衡的状态。为什么?越往深走,越往模型走,难度更大,而且和金融核心业务方面,它的挑战更高。
第三个,金融机构在运用业务范围方面越来越从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从内部管理到对外市场拓展,也包括比较简单的场景到复杂场景,这都在展开。总得来看,AI目前刚刚起步,我们有些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运用并不是非常广泛,这涉及到AI技术以及和金融的特性相结合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在应用范围,金融业务范围方面有这样的态势。
第四个,AI在金融运用的生态体系,因为AI的运用作为新事物,又是既有长期意义的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的搭建生态,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有了初步的生态体系,但远远不够,这里涉及到制度、法规、监管方式、专业服务、其他科技公司、平台公司,还有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方面,包括数据质量等等。这些方面也是有热,但里面也有冷。我主要用这四个方面概括出AI在金融领域运用中冷热相交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最后谈谈为什么机遇和挑战并存?确实有机遇,它广泛运用到金融行业各个方面,它也会带来整个金融行业,无论在提升效率、满足客户要求等等方面,都会对我们带来很多发展机遇,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但是需要看到,它又有很多挑战,这里挑战有技术方面的挑战,AI技术,特别是现在大模型、智能体,这方面除了影响技术,它也会影响目前尤其金融行业要求,它专门有特殊要求,金融行业是外部性非常强的系统性非常强的,防范风险要求非常高,所以技术运用必须技术相对成熟度。
另外,安全隐私的挑战,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对金融机构的挑战,对金融机构将来发展的挑战。提两个非常重要的网上传的事情,第一个,最近有一个机构说他们开发的智能AI基金经理打败93%的人类基金经理,我是从网上看的。另外,国际有名的金融机构谈到,将来AI取代金融系统平均50%以上的人力,不同的行业不一样,平均是在50%以上。这对我们金融机构是巨大的挑战,我们资源配置、管理,其中一个挑战越来越要求核心人才,又懂科技AI、又懂金融,这都是挑战。
此外,发展与规范并重,首先要发展,AI在金融体系里的运用,会带来金融机构的形态、金融行业业态、金融体系的生态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积极发展它,最后才能提升整个金融体系能力,深化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另外一方面,必须加强规范,这个规范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有一个随着全球都重视AI在金融体系的运用,全球监管合作,监管协调,显得非常重要,从国际上来看,这也是保障不光在一个国家和地区AI在金融体系的运用能够顺利的推动金融体系的发展,也在全球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再造,提升金融体系的韧性和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工智能运用到金融行业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几位说的我都赞同。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谈。金融机构面对AI人工智能的革命,将受到重大影响。一方面,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AI?因为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思考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另一方面,为什么有时候又显得有些冷淡?是因为金融机构是否做好了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冲击甚至是重塑。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关注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投资人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很多金融机构本身是上市公司,利用社会资本推动自身发展,必须对投资人负责。因此,它们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运用好这一技术,从而增强在竞争中胜出的能力。但金融机构也必须面对大量的消费者。原则上,金融机构需要在投资人和消费者之间找到平衡,没有金融消费者的支持,金融机构也难以更好地回报投资人。
然而,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根据过去对数字金融在金融机构运用的观察来看,有时候这并不容易。如何形成良性循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例如,数字技术的运用,包括人工智能的运用,虽然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创新能力,但同时会不会造成数字鸿沟、AI鸿沟,反而让消费者无法更好地利用金融机构的创新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上,金融机构既要对投资人负责,也要牢记金融服务的初心——服务大众。除了服务大机构,金融机构更要关注普通老百姓的需求。这是我对于AI在金融领域运用的基础性、长期性问题,特别给予关注的地方。
人工智能监管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应该怎么展开?
刚才他们几位,特别是KevinDSNEADER已经谈到,我非常赞同,从全球不管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更加重视AI在金融领域运用的监管协调和合作,为什么?AI在金融里面的运用不是哪一个国家的现象,它是全球现象,这是技术革命,数字技术的革命,它会影响不是哪一类金融机构,也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它会影响全球金融机构。
反过来,尽管现在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包括地缘政治其他方面的原因,现在全球化虽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也有叫逆全球化、再全球化,但是全球还是要有合作的,因为经济的联系,包括金融机构所涉及到的资金资本的流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把它放在更重要的位置,AI在金融领域运用的全球监管协调和合作,应该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议题。
过去我们知道全球重视、非常重要的问题时都提到很多国际平台、国际组织进行充分的讨论,比如现在大家知道全球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所以有了COP29,因为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也是迫在眉睫。相对来讲,AI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虽然不像气候变化让大家感觉到,但是也会对我们金融体系产生深刻的颠覆式的影响。
第二个,更多的是搭建平台机制,通过国际组织、双边多边的协议,就是要有充分的交流分享,同时要有更多的通过交流分享取得更多的共识。
第三个,保持AI在金融领域在监管的一致性,金融里有一个词监管套利,因为监管套利有时候你这个国家放松一点不保持一致性,虽然可能在某个阶段会有好处,但是最后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最后没准遇到对你的挑战,你会遭受损失。更多促进在全球AI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这是全球现象,在监管上更多的保持一致性,方向上的一致性,基准上的一致性,虽然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但是保持它的一致性。
第四个,通过全球监管协调和合作,能够更好的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在AI+金融监管上,监管也要用好AI,从这些方面,对于全球监管在AI在金融领域运用的监管和协调,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既要懂科技又要懂金融,这样的人才从哪里找,又该如何培养?
主持人把这个问题给我,这个问题我有一些体会。刚才各位谈到,除了会场之外,大家都在谈AI在金融里的运用。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当然,缺很多,但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我有根据,前一段我带队去了各个相关金融机构,包括AI科技公司,做了几天访谈,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或者说是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现在金融人才特别是既懂数字技术、又懂AI、又懂金融的人才,不是缺,而是奇缺。
我们现在从大的方面来看,今天中欧的汪院长也在。人才的缺乏背后反映的是人才教育,特别是金融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人才。现在金融人才既缺又过剩。我们不缺一般的金融人才,但我们还要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不过,目前缺的是新型金融人才。具体来讲有很多方面,但具体到AI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就是缺数字技术和金融相结合的人才。所有金融机构都缺这样的人才。为什么?因为AI在金融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深入。
从金融教育的角度来讲,在2008年我参与创办陆家嘴论坛之后,2009年我又参与创办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其实也就是为了致力于培养新型金融人才。金融教育在培养新型金融人才方面应该担当起责任,这是义不容辞的。但是,不能用传统的金融人才教育方式来培养新型金融人才。有四个要素特别重要。
第一个,要有反映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的经济领域需求的金融人才教育。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专业学科。过去培养金融人才时,分了很多具体的专业,比如公司金融、银行、证券、保险等。但现在,要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发展的需要以及AI运用的需要,必须不断建立起适应新型金融人才需求的专业学科。
第二个,要不断推出金融与数字、科技、绿色低碳发展相融合的教学课程和教材。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需要有新的教材,而不是过去那种几十年不变的金融教材和课程。必须更新课程和教材,以适应新的需求。
第三个,必须采用反映新型金融人才教育需要的教学方式,更多地促进金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而要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第四个,学校需要有来自多领域、多元化构成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懂金融,还要懂科技、数字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型金融人才。
这四个方面都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们过去的金融教育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仍然是基础。但是,必须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金融教育这棵大树既根深叶茂,又能不断反映金融人才,特别是AI人才在金融领域的发展需求,为行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