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被人们誉为“航天之父”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呆在摇篮里。”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近些年来,随着人类航天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在地球外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按照这样的趋势,总有一天人类可以真正地走进星辰大海。但这条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想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人类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建设永久的基地。
月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星球,因此月球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类的首选。因为在月球上建造基地的难度看上去似乎并不高,所以几乎所有的地球人都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之内,人类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那么人类的第一个月球基地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我们的想象中,月球基地应该是由一座座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设施组成,它们静静地耸立在月球表面,彰显着人类的智慧。然而科学家却告诉我们,不要想象得太美好,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基本上不会去考虑在月球上建设这样的基地,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主要是因为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表面上的建筑将会直接暴露在太阳风以及其它的宇宙射线之下,而且还随时都会受到各种微型或小型陨石的威胁,除此之外,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可达300多摄氏度,这对建筑物的材料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需要指出的是,以人类现在的科技,应该是可以建造出适应上述恶劣环境的基地的,但问题是这样的基地造价昂贵,而且如果要建造这样的基地,就必须要将大量的资源送到月球去,然后再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建设完成,在这期间可能还会存在着很多未知的风险,这显然是很不划算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倾向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月球上现成的条件来建造基地。
那么月球上有这样的条件吗?答案是肯定的,科学家认为,月球早已给人类准备好了建造基地的地方,只需改造一下就可以了。
在40多亿年前,月球的核心并未冷却,当时月球上的火山运动非常活跃,炽热的岩浆也随之四处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岩浆的外层会首先冷却,它们会凝固成一层坚硬的外壳,而其内部的岩浆则会继续流动,在有些时候,就会出现内部的岩浆流完了,只剩下坚硬外壳的情况,于是就会形成一个地下洞穴,我们把这样的地下洞穴称为“熔岩洞”。
如今的月球上早已没有了地质运动,因此很多远古的“熔岩洞”都得以保存下来,由于它们的洞壁是由火成岩构成,所以这些“熔岩洞”的结构通常都比较坚固,并且密封性很好。可以看到,这种洞穴能让人类的相关设施不用直接暴露在月球表面,还能抵挡住一定程度的陨石撞击,并且洞里的温差也远远不像月球表面那么大。
因此这可以说,这种地方简直就是月球给人类准备的天然“庇护所”,而我们只需改造一下(比如说将洞口封闭、洞壁加固等等),就可以在这里建造基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月球上为数众多的“熔岩洞”里面,科学家最看好的是一个位于月球的“马里厄斯丘陵”(Marius Hills)的地下洞穴(如上图所示),早在2009年,JAXA的“月亮女神号”探测器就发现了它。随着人类探月活动的持续进行,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它的基本情况,即这是一个约50千米长、100米宽的巨型地下洞穴。
初步估计,这个洞穴里的巨大空间可以容纳100万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是月球上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建造基地的地方。当然了,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将这个洞穴全面改造,根据科学家的设想,我们应该先从“熔岩洞”的末端开始,然后再逐渐地将整个洞穴改造成人类在月球上的基地。
总而言之,与直接在月球表面建造基地相比,这种利用月球上的地下洞穴来建造基地的方法显得更加省时省力,并且相对来说成本也很低,所以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那么人类的第一个月球基地,就应该是地下基地。这种基地虽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但它更加符合人类的实际需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