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红河日报
●记者 黄传龙 程丽银 李易
产业是经济之基、财力之源、发展之要。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数据显示,去年全州投资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签约124个、新开工96个、新投产72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0%,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9个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分别高于全省开发区1个百分点、60个百分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个个有厚度的数字,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成就在红河大地落地成景,为红河以提升产业能级“赋能”高质量发展再添想象空间。
回首2023年:
看成绩鼓干劲强信心
红河资源丰富,气候环境良好,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潜力、有空间。
回首2023年,红河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传统优势产业提级转型,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多领域、多行业、多角度补链延链强链,12条产业链全面发力,农业固定资产投资412.2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1.7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982.53亿元……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红河“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做强制造业”的鲜明导向正进一步强化。
细数红河发展成就,我们不难发现: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全州上下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顶住了压力,稳定了规模,提升了质量,增长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成色越来越足。
——农业稳健发展,粮食产量达187.26万吨、实现“二十连丰”,建成高标准农田54.77万亩,烟叶收购增长5.37%,“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亮相南博会,农业投资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
——工业企稳回升,云南宏合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93万吨低碳铝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美科48GW单晶拉棒一期、金风风电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8.6%,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6%、超全省4.4个百分点。
——旅游业持续恢复,叫响“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新IP,重启“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9条精品线路列入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4A级景区数量达20个,居全省第一,旅游带动住宿、餐饮消费分别增长17.6%、21.7%。
……
红河产业发展的万千气象里,有理念创新,也有实干笃行;有政策导向,也有社会预期。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立足长远、提振预期、坚定信心、实干作为,紧紧围绕 GDP增长5%的底线目标,抓好国家、省各项政策对接落实,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发展向好态势。下转2版上接1版
立足当前:
扬优势促转型添动能
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抓手。
我们振奋于在某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较大进展和积极成效,我们也勇于自揭短板,清醒认识到与全国、全省和其他先进州市相比,红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重道远,产业园区效益不突出、投资结构依然存在不平衡状态。
直面不足找准症结,是自我鞭策,更是为了靶向发力精准攻破,真正让发展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对于红河的产业发展,省委书记王宁在2024年云南省两会期间参加红河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做大特色蔬菜、水果、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在产品前端研发、中端加工和后端营销上下功夫;做强烟草、有色、化工等传统产业,延伸绿色铝、绿色硅等新兴产业链条;做优旅游业,丰富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红河实践,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产业发展是根本。经过长期积累,烟草、锡、有色金属新材料等成为红河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进入“十四五”以来,审视红河自身,我们不难看到,传统产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凸显,原来以低端产业、低附加值产品、低层次技术、低价格竞争为主的发展路子已难以为继。
只有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积极谋划布局更多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让传统产业“化蛹成蝶”、新兴产业“星火燎原”、优势产业“顶天立地”、重大项目“根深蒂固”,才能助力红河跨过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经历的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争先进位。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多措并举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推动优势产业链集群发展,巩固提升烟草、锡、绿色铝、绿色硅等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必须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扎实抓好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文旅、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壮大,实现“老树发新芽”;必须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主动谋划思考,抓紧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积极引培低空经济企业,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大健康、美妆等产业。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持续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在引育企业、园区提能、产业提质上狠下深功夫、细功夫,努力营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良好环境,奋力追赶跨越,让各大产业结构更优、动力更足。
展望未来:
明目标担使命踏征程
春节期间,泸西县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然而,在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193万吨低碳铝一期项目建设工地,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施工,挖机、塔吊、起重机等大型机械抓紧作业,呈现出“拉满弓”紧抓快干的火热场景。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在春节收假后的第二周,州委相继召开了红河州2024年重点工作部署会、全州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档提速等工作。在州委的有力部署下,这个春天,行走红河大地,处处呈现全力以赴、分秒必争的喜人景象。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压力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按照“稳存量、扩增量、挖潜量、育主体”的思路,抓实重点产业项目。
这一年,我们要做强做优高原特色农业,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做大特色蔬菜、水果、花卉等高原特色农业,擦亮“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构建“种养—加工—流通—服务”产业链体系。
这一年,我们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有色金属、新型化工、绿色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推动烟草、锡产业、绿色铝、绿色硅等优势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这一年,我们要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发展,全面落实旅游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深挖5座文旅“富矿”,围绕“六个聚焦”靶向发力,激活“美丽”经济,持续叫响“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新IP。
……
新春喜悦犹在,奋进号角吹响。州委的一系列“大动作”,足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全州上下要更加坚定“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守正笃行、久久为功,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创造新业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9 09: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