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23 12: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我们看秦朝的历史,看秦朝的电视剧,让我们对秦朝尚武的精神十分敬佩。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就不断强盛起来,最终统一六国,席卷天下。秦国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建立了一座无情的战争机器的呢?

一,一断于法

想要一个国家要像机器一样高效地运转,那么就需要集权。将权力集中在一人之手,这一人便可统一号令,调集全国资源,进行了统一的部署。而战国的法家,就是这么想的。当商鞅到达了秦国之后,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君权。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春秋战国时代,处于贵族社会末期,旧贵族的残余势力依然十分顽固,他们凭借自己的封地和私人武装来干涉朝政,搞起政治派别之争,使得国家如同一盘散沙,秦国也是如此。商鞅来秦,就必须要帮助秦孝公对付这些贵族。

商鞅的办法简单、粗暴,那就是“一断于法”。按照传统,“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贵族都是自家人,所以对待贵族就是以家族的礼仪规范,而庶民是草芥,于是就用刑法。商鞅就改为,对待所有的人都用刑法,“以法治国”。这里的“以法治国”并非法治,而是人治,也就是国君操控法律来治理天下。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由于推行“一断于法”,使得贵族的特权没有了,于是秦国的旧贵族就不满。他们唆使太子嬴驷犯法,其目的就是让“一断于法”行不通。秦孝公虽然没有彼得大帝杀太子的魄力,但是杀贵族的魄力还是有的,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太子太傅等遭到了刑法处分。这就是杀鸡给猴看,从此就没有哪个贵族敢闹事了。

通过刑法,商鞅为秦国之君树立了威权。此后商鞅继续“废分封,行郡县;废井田,开阡陌”,秦国的旧贵族也不敢反抗了,全国的集权统治至此形成。

二,赏罚之道

中国古代的政治权术,在于赏罚之道,按照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调节杠杆。国君不希望臣民做什么,就用刑法;国君希望臣民干什么,就用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这种杠杆的调解下,全国的臣民的行为可能会趋于一致。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首先来看商鞅赏什么。一是取得军功的人:在秦国想当官,想生活过得好一点,跻身上流,那只有一条路——去打仗。商鞅制定了一套军功授爵制度,只要你在战场上有功劳,那么就可以升官。其中下层百姓取得军功可以得到土地和房子,上层将领取得军功可以得到更高的官职和俸禄(以户来计算)。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秦国百姓就非常喜欢当兵打仗了,秦国军队战斗热情高,成为了“虎狼之师”。

史料记载秦国百姓只要多从事农耕也可以得到奖励,但是其奖励的内容基本就是土地或者减少一些赋税罢了。秦国奖励农耕的目的在于鼓励百姓就开荒,因为当时关中平原还有大片土地处于“蒹葭苍苍”荒芜局面。当秦国的荒地开发得差不多的时候,这个奖励也就是基本没有了。

再来看秦国的罚主要针对什么。挑战君主和政府、法律的权威,肯定遭到重罚,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而秦国的罚,显得更加极端,其目的在于“一民”。所谓的“一民”就是让老百姓听从一个号令,从事一个行业。这个行业也就是农业。

根据《商君书》的记载,商鞅制定法律,禁止秦国的商业、民营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以及文化产业。所以在电视剧中看到咸阳街上熙熙攘攘做生意的场景,那是不可能出现的。商鞅的目的,就是让秦国的劳动力全部投入农业,或者去打仗。在秦国是禁酒的,因为喝酒会消耗个人的精力;在秦国禁止私斗,因为私斗会消耗人力。所以秦国烧诗书,禁止开办学校等也就是不奇怪了。

为了让秦国的百姓更加愿意打仗,商鞅还有一招——弱民。所谓的“弱民”就是以暴政治理百姓,让百姓生活十分艰苦。暴政手段可以是加重刑法、加重赋税、徭役等,其目的是让秦国的官僚、军功地主和下层百姓的差距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家定尊卑等级的粗暴方式。但百姓看到军功地主、官僚过得奢靡腐化的时候,平民就更愿意当兵打仗了,因为这是唯一的出路。

三,秦国的战争机器为什会瓦解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这个战争机器也就高速运转了,秦国的虎狼之师今日攻魏国,明日割楚国,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国有关中和巴蜀两个“天府之国”,拥有稳定的大后方,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征收到前线。而秦国的军队有打不完的仗,分不完的土地。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但是,战争总有停下来的一天。当秦灭六国之后,当时能够来耕种的土地基本都已经分完了,秦国不可能把匈奴的草原沙漠来种植小麦高粱吧。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的战争动力就消退了,于是改进攻为防守,在漠南、百越驻扎军队,修建万里长城,保卫国土。

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战争机器还在运转。全国的军队还是那么多,全国的农民要养更多的官僚地主,赋税没有减少,“三十倍于古”,而徭役却因为要修长城、宫殿、道路而大规模兴起了。过去参军还有机会分的田宅,现在去服徭役,那就义务劳动,什么回报也没有。这不是让百姓无偿劳动吗?老百姓已经没有了奔头,所以也不会那么配合了,许多干脆放弃了土地,直接占山为王,成为了流寇。秦始皇时期的的“盗贼”就已经非常猖獗了。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公元206年,当刘邦的军队攻入秦朝的大后方——关中的时候,出现了一幕奇怪的现象。秦国的百姓并没有高唱《无衣》,拿着锄头去迎战刘邦,而是夹道欢迎。电视剧中的全民高歌“赳赳老秦”的句子不过就是渲染而已,真正的老百姓早就把秦国政府恨透了,所谓“天下苦秦久矣”。但刘邦宣布废除秦的严刑峻法,实行“约法三章”的时候,可把赳赳老秦高兴坏了。

大秦帝国的战争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结语:本文主要讲解秦国的战争机器,以及其灭亡的原因。秦朝的战争机器,对历史的最大的贡献就是统一了六国。此后,他的历史使命就已经结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所以秦朝建立不久就灭亡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23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国是一辆高速奔驰可能自行散架的战车,吕不韦想为它装上刹车
...而衰的倾向,这辆战车有了散架的危险。内忧外患的大秦帝国,迎来了一位新的国君,秦始皇的父亲嬴子楚,他还带来了一位新的相国,商人出身的吕不韦,现在说起吕不韦,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个“
2024-05-14 15:36:00
看地理优势,解析秦国如何造就一个强盛王朝
...魏国和南方楚国在周围虎视眈眈。如果你看过电视剧大秦帝国的话,那你一定记得,第一幕就是魏国和秦国的交战,因为秦国和魏国领土接壤,所以两国之间大小交战无数。当时魏国就是秦国最大的
2024-10-24 12:24:00
...必楚”,果然,三个楚国人陈胜、项羽、刘邦掀翻了大秦帝国。而秦朝被灭后,曾经的“老秦人”却集体跪倒在项羽、刘邦脚下,完全没了当年的血性。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个楚国人灭掉秦
2023-02-01 14:14:00
秦国称霸天下的大杀器,让各国闻风丧胆
...时间,结果把秦国给翻天了。如今有些电视剧里像《大秦帝国》其实也表现出来了当时秦国的大变化。无论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还是政治面貌,都变得让人家认不出来了。而秦国一上路,自然就
2023-07-14 09:49:00
商鞅吕不韦李斯都是秦国功臣,为何都不得善终?
...不可思议的参与了沙丘政变,这是让人震惊的,身为大秦帝国的丞相,居然与人合谋篡改诏书发动政变,唯一的原因就是李斯想保住自己永世的荣华富贵与名望地位。李斯赵高能够说动李斯参与自己
2023-07-07 10:55:00
盘点世界历史上的超级帝国——大秦帝国
在东方的欧亚大陆上,崭新的大秦帝国崛起,虽然它的历史相对短暂,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格局长达两千多年,其极盛时期版图达到了340万
2024-07-06 21:35:00
胡亥被拥立时为何感到自己无法为帝
...12年中并没有什么叛乱,即使有些许叛乱对于强盛的大秦帝国来说也是不足为虑,那么为何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一年后,就爆发了农民起义?自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
2023-04-20 09:37:00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改变
...从而将秦国变成一个极富侵略性,且战争潜力巨大的战争机器,最终在“列国伐交频频”的战国时代迅速强大起来。变法之后的秦国,其实只存在两种合法职业,农民和军人;整个国家只鼓励两种事
2023-06-05 11:30:00
为何说秦帝国成功的秘诀,在于将秦人原子化
原子化的秦人只有完全执行帝国意志,进行耕种或征战才能获得生存,而这导致秦帝国的国家意志能够更加有效地执行,这种比较优势最终让秦帝国在其他六国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2024-05-16 14: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