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益阳日报
从“人人嫌”到“香饽饽”
——看武圣宫镇秸秆的“逆袭”之路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馨予 通讯员 王路佳
11月中旬,在南县武圣宫镇沿河堤村刚收割完的稻田里,秸秆打捆机把秸秆一捆一捆收割打包,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边。
秸秆回收受天气影响较大,连日来,任建国和他的团队抢抓晴好天气,在田间抢运秸秆。作为传统的农业重镇,武圣宫镇每年因水稻产生的秸秆就有2万吨。任建国说:“秸秆不能随意乱堆乱放,更不能点火焚烧,每年大家都为处理秸秆感到头疼。现在不同了,秸秆成了养殖企业眼里的‘香饽饽’。”
转变,源于稻草饲料化项目的实施。沿河堤村积极推进稻草饲料化项目,通过将农作物秸秆进行晒干、切割、揉丝、过筛、打捆及压缩处理,把作为废弃物的秸秆转变成优质的牛羊饲料,并争取到了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领域的第一个试点项目:武圣宫镇稻草饲料化利用项目。项目负责人严岳云告诉记者,该项目以秸秆存量大的农户为切入点,与全镇31家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达成合作意向,采用“大农户带、小散户跟”的模式,辐射带动全体种植户共同加入秸秆综合化利用的道路。
目前,沿河堤村制定的定点收购秸秆价格为300元每吨,今年可处理秸秆1万吨,预计可为村集体创收100万元。此外,该项目还为村民提供了26个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户收入。“秸秆能换钱,就没人烧了。今年丰收时节,全村未冒一处烟,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村党总支书记甘明新说,令人头疼的秸秆“逆袭”成了抢手的宝贝,在促进秸秆利用向产业链、价值链更高层次跃升的同时,也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