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为了“爸”“妈”的微笑
——记全省“最美养老院院长”刘海洋
□见习记者吕诗俊
“刘……院长,你真是……好人啊。”瑞金市拔英乡敬老院93岁老人谢贱娣在弥留之际,嘴里仍念叨着一直在病床旁悉心照料她的刘海洋。刘海洋轻轻握着老人的手,陪伴老人安详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谢贱娣口中念叨的刘院长,便是日前荣获2022年度全省“最美养老院院长”的刘海洋。刘海洋自2001年到拔英乡光荣敬老院工作,2005年3月起任拔英乡敬老院院长。在敬老院工作20多年来,他用心用情服务老人,走进了老人们的心里。
这些年,拔英乡敬老院多次荣获赣州市、瑞金市文明单位称号,刘海洋也被评为全省“最美基层民政人”“最美养老院院长”等。面对荣誉,刘海洋初心不改,一直守护在老人们身边。
倾心打造好环境
“刘院长,我在你这里试住一段时间,如果感觉不好我就走,行不行?”邱坑村老人刘立胡在刘海洋来邀请他入住敬老院时,心里还满是疑惑。
“我不回去了,这里什么都有,我家里的东西也没有这里的好,我就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后,刘立胡打定主意要在敬老院颐养天年。
之所以刘立胡会打定主意入住敬老院,是因为敬老院有比她家里还好的生活环境。敬老院能有目前那么好生活环境,是与刘海洋20余年来心系老人,勤勤恳恳工作分不开的。
刘海洋初到拔英乡敬老院工作时,敬老院还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两层土坯房,房间走廊不仅狭窄昏暗,电路也已老化存在安全隐患,房屋到处是渗漏点,往往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针对这种情况,刘海洋有重建敬老院的想法。从2012年开始,刘海洋几乎每个月都要去赣州市,到市相关部门争取敬老院改建资金,累计起来的车票有厚厚的一沓。“同事们经常笑问我是不是在赣州买了房。”刘海洋笑着说。
付出终有收获。2014年,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拔英乡敬老院改扩建项目资金终于有了着落,项目于当年破土动工,于2016年竣工。竣工后的敬老院新院占地面积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6平方米,住房42间,床位60张。敬老院环境焕然一新,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情系老人不调离
“敏金啊,你再和德星老人沟通沟通,如果还教不会就尝试着换别的方法来。”刘海洋曾对敬老院工作人员谢敏金说。“搬至敬老院后,每个房间都增添了新的设施设备,但不少老人不会使用。”谢敏金告诉记者:“比如说抽水马桶,每个房间里都有,但不少老人却不会使用。”了解情况后,刘海洋带着敬老院工作人员教老人们怎么使用,一个一个教,一遍一遍示范,直到每个老人都学会使用抽水马桶。
20余年来,刘海洋每天都要到每个老人屋里巡房,了解老人的需求,从给老人护理擦药到帮老人打扫房间,从丰富每日食谱到制定过节方案,刘海洋都亲力亲为。
“这工作一做就是20多年,一直在山里,又这么辛苦,就没想着往外走走?”近日,记者陪着刘海洋巡房时问。
“说不辛苦是假的。这些年也有机会调离敬老院,但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我不能走。”刘海洋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拔英人,我的根就在拔英,在老人们心里,把拔英的养老事业办好,是我最大的心愿。”
努力做个好“儿子”
除了物质方面的保障,刘海洋还经常带领员工主动找到老人谈话谈心,从日常生活聊到儿女子孙。“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务工,老人缺少陪伴会感到寂寞,我们平时多跟老人聊聊天,也能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刘海洋说。
“刘院长真的把我们当成宝。我们每天有吃有玩,还能乐呵呵地聊天。”78岁的张菊秀入住敬老院之初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刘海洋便经常与其聊天,渐渐地,老人打开了心扉,话多了,笑容多了,朋友也多了。“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个家了。”张菊英笑呵呵地说道。
“老人们都把我当儿子看。”刘海洋说,在自己家里,只有一对父母,在敬老院,却有几十个“爸”和“妈”,作为他们共同的“儿子”,应该成为所有老人坚强的依靠。刘海洋还说,老人的笑脸就是对他工作的“点赞”,哭脸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拍砖”,做“儿子”的本分,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让“爸”“妈”笑颜常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