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李永兰
12月19日上午,刚休假一天时间的王新宏主动给分队负责人打了个电话:“队长,我就在家里等着,如果要去抢险,我可以随时出发!”打完电话,王新宏就迅速返回基地,一边检查工具,一边待命。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尤其是灾区供电线路损坏的信息,让“老电工”王新宏焦急万分。
王新宏是中国安能集团成都基地救援分队的一名电工。他深知,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一样,积石山地震后,中国安能集团肯定会第一时间驰援灾区。
果不其然,12月19日中午前,王新宏所在的分队就接到了向灾区驰援的指令。此时,他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和从西安、成都、重庆等多个救援基地抽组的92人一道,携带32台(套)装备,第一时间奔赴灾区。
20日凌晨,王新宏随抢险分队到达了他负责的任务处置区域——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从成都一路到青海,巨大的温差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当时面对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天气,没有一个人退缩。”王新宏回忆说,当大部分人员毅然向地震灾区核心处置区域挺进时,他则向后“逆行”,这不是他想当“逃兵”,而是要迅速寻找野战营区驻扎点以及接线点。
找到合适位置后,他积极参与指挥帐篷、餐厅帐篷以及6个宿营帐篷搭建的线路布置任务。
面对当时拥堵的道路,为避免耽误更多时间,王新宏二话不说,背上电线徒步返回营地采购用电材料,不到一天时间便完成了整个营区的所有供电线路、照明和取暖线路的接线安装,使全体人员迅速渡过严寒这“第一道难关”。
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新宏显然不善言辞,在任务面前,他从来也没有豪言壮语,但在救援现场,他总是想着怎么为大家做好保障、为完成好救援任务提供优质的后方服务。
为了让广大救援队员不受冻、保障工作生活的正常秩序,王新宏随身携带电力工具,每天坚持第一个起、最后一个休息,保障好电源车对安置区的供电。
由于早晚温差大,所有帐篷都要不定时地补充气,为保证每个帐篷有充足的气,保证大家住得舒心、安心,王新宏每3小时就补充一次气,即使在寒冷的后半夜他也坚持做到按时巡检。
在供暖设备、烧水壶等大功率设备集中使用时,总会造成跳闸,为保障用电安全,他做到全时在位,累计布设线路300余米,安装了一系列用电照明设施,为抢险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不难看出,王新宏是一名普普通通、安静踏实的职工,在以往的工作中如此,在灾难面前更是如此。在中国安能成都基地救援分队电工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8年。当年和他同时成为电工学徒的同事,多数转了行,去追求更好的发展,而他却始终坚守岗位。
8年间,他几乎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所在单位全部的抢险演习任务,甚至每年休假时,他都刻意避开汛期这段自然灾害的高发时期,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赋予平凡岗位不平凡的光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6:46: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