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林伯涵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厦门理工学院 供图)
厦门网讯(通讯员 曾妙龄 朱明磊 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为救治1岁血液病患儿,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23届毕业生林伯涵,7月21日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这也是厦门理工学院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林伯涵的这一捐献,可以追溯到他的大学和他的好兄弟。林伯涵就读的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自2014年起就与厦门市中心血站、红十字会展开合作,定期在校园内组织活动宣传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大二上学期,林伯涵同班好兄弟陈佳灿作为工作人员,向林伯涵介绍了捐赠造血干细胞治病救人的流程和意义。受到鼓舞的他与陈佳灿在活动当天参加了中华骨髓库的血样抽取,成为血样入库的志愿者。
2023年2月,林伯涵的好兄弟陈佳灿成为厦门市第12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林伯涵坦承,此前一段时间,由于对捐献流程、方式了解不够透彻,他心里一直有担忧,但全程陪伴陈佳灿完成捐赠后,林伯涵放下心中的“包袱”, 从原先的彷徨变成憧憬和向往。
上个月,林伯涵从厦门理工学院毕业。回家后没几天,他就接到洛阳市红十字会通知“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初筛匹配成功”的信息,当即决定捐献。他说:“我当时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回答了‘我愿意’”。
此时他遇到另一个难题:父母由于缺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了解,并不支持他的决定。但林伯涵锲而不舍,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说服了父母,最终,父母改变了态度。
河南洛阳当地媒体报道说,7月21日上午,林伯涵独自来到捐献地点,历经3个小时的采集,成功捐献15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中华骨髓库第15633例、河南省第1263例、洛阳市第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接受造血干细胞捐赠的是一位一岁的孩子,他的父母写来了一封“千万分感激之情”的感谢信,感谢林伯涵对患儿的“巨大贡献”, 林伯涵手写了一封祝福信,由相关工作人员转交给患儿家属。信中说道:“希望这名1岁的血液病患儿早日康复,在识字后能看到这封跨时空的信,并且勇敢快乐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3 11: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