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倚绝壁除孤岩 守护“钢铁巨龙”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3-20 10: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倚绝壁除孤岩 守护“钢铁巨龙”

危石工区队员在金瓶岩的绝壁上进行作业

倚绝壁除孤岩 守护“钢铁巨龙”

较脆弱的地质条件使落石等灾害威胁着川青铁路

清晨,当川青铁路的列车穿越过漫长的隧道,进入松潘县境内时,苍莽的雪山着实给了乘客们一个巨大的惊喜。与油菜花盛开的成都平原相距不到200公里,此时松潘大地还冰封在一片皑皑白雪中。

壮美的景色背后,也藏着一系列风险。经历过汶川特大地震和一系列次生灾害,川青铁路两旁的地质比较脆弱,落石、滑坡、泥石流都可能威胁这条“钢铁巨龙”。

在川青铁路上,活跃着一支“川青攀岩队”,他们负责在镇江关站危石工区清理山上随时可能掉落的岩石。日前,记者来到他们身边,跟随他们一起为铁路旁的雪山深谷做“体检”。

行走山间,经常需要手脚并用

从镇江关站驱车20分钟左右,镇江关站危石工区工长、藏族小伙明磊一行4人来到了金瓶岩——一处被高山包围而呈“V”字形的谷底。

作为带头人,明磊和张成率先登上了隧道正上方的山腰。在陡峭的山间,两人手脚并用,几乎用“攀”的方式登上了崖壁,全程不到10分钟。山下,隧道的看护人、羌族大姐杨英始终抬头注视着二人。她告诉记者,这里曾是牧场,现有的“路”——即山崖间一块块仅能容纳成年人单脚站立的石间缝隙,是世代生息于此的牦牛和山羊经年累月踏出来的。

正是因为没有固定的路,危石巡查队更能深入山间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可能存在的隐患。

顺着无人机的视角,从高空俯瞰,就不难明白这个“攀岩队”工作的意义:这一座座雄伟的高山上,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伤口”。有些地方由于流水的冲刷形成了一条条沟壑,为落石提供了近似“铁轨”一样的通道;有些地方崖壁被风侵蚀,形成了不规则的石刃;而在更多地方,干燥少雨的气候让这里只能长出荆棘、野草和灌木,既保不住水,更固不了土,砂石如同攀附在一层纸面上,随时可能落下。

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寻找、处理险峰间可能存在的落石。

万丈悬崖,职业生涯的第一课

“快看你头顶是什么。”

跟着队伍行走在隧道上方的半山腰,危石工区路基工刘涛提醒记者抬头——一只山鹰在我们头顶盘旋,近乎咫尺。

“它居然又来了,这山上还有十多只呢。”平日里,“攀岩队”的队员们总是在险峰中行走,山鹰反而成为除了队友之外最熟络的伙伴。

刘涛今年27岁,是标准的“95后”,他的队友明磊和铁志伟与他同岁。一行4人中,最大的张成也才28岁。这群不满30岁的铁路工人,在这绝壁上完成了“职场第一课”。

在川西北高原,最危险的岩石不在步行可至之处。在那些“山鹰也无法栖息”的绝壁上,往往埋藏着极大的隐患。崖上松动的岩石,被称作“孤岩”。处理这些隐患,需要危石工绑上安全绳,与绝壁几乎垂直相对,清理破碎岩石。

与队友们不同,刘涛虽然也是土生土长的阿坝人,但从小生活在汶川县城,成为铁路工后,一直在平原工作,对于大山的习性并不了解。今年2月,刚到川青铁路不久,他就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处理镇江关站对面高山悬崖上的一处孤岩。

绑好安全绳和安全带,随着队友慢慢调整绳索,刘涛开始了他第一次孤岩作业。

脚底是万丈深渊,头顶是最信任的队友。第一次与绝壁面对面,刘涛用力把目光聚焦在落脚点。此时的他还难以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

连续不断地敲击,他用榔头和撬棍将孤岩分解成一块块小石头,然后清除这些隐患。随后,队友们再一点点将绳索拉上,他才终于“脚踏实地”了。“当时腿脚真的禁不住‘打闪闪’,站都快站不起来了。”至此,27岁的他终于在绝壁上完成了第一次孤岩作业。

这些终生难忘的经历,给这群青年危石工上了“职场第一课”。

记者手记

命运齿轮,随川青铁路而转动

在危石工区,皑皑白雪之下反而最为艰险。

来川青铁路工作之前,明磊曾看过不少当地地质条件的报告和文献。“这边主要是由千枚岩、少量的花岗岩和一层薄土组成,越往山顶,覆盖的土就越薄。”由于高原上特殊的地质结构,每年数个月的雪季是工作难度最大、危险系数也最高的时候。

上山、搜山、检查、折返,一趟下来,队员们表现出了超过他们年龄的熟稔。来自高原的他们,童年记忆中总是伴随着一帧帧巨石掠过的画面。

“松潘话叫‘落石头’。”张成是本地人,在他记忆中,从大山深处的松潘县向外,只有一条213国道,这也是松潘对外交通唯一的“生命线”。然而,这条生命线几乎每年都会被落石砸坏。在汶川特大地震时,更是被垮塌的巨石分成了一段段“断头路”。“以前要出去一趟,真的太不容易了!”在山腰休息期间,他向记者感慨道。

川青铁路的开通,让沿线数百万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去年底,4名阿坝青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家。“从小到大,国家帮了我们很多,也是时候回来了。”张成和铁志伟家就在附近,铁志伟告诉记者,川青铁路开通后,镇江关从深山小镇摇身一变成了旅客前往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名胜景区的最大中转站,趟趟列车座无虚席,几乎“周周都是黄金周”。他的家人也吃上了餐饮、民宿的“旅游饭”,粗略估算下,一家人收入涨了三成多。

中午时分,雪化了,川青铁路的春天已经悄然而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煦阳 魏捷仪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川青线上的“峭壁行者”:回家给大山做“体检”
...已异常脆弱,落石、滑坡、泥石流随时威胁着这条“钢铁巨龙”。在川青铁路上,镇江关站危石工区被戏称为“川青攀岩队”。这次,锦观新闻与他们一起,为铁路旁的雪山深谷做了次“体检”。▲
2024-03-20 13:53:00
阿坝州松潘县在蓉签约3个 协议投资额超2亿元
...博会阿坝州投资合作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松潘县与3家企业成功签约,协议投资额2.5亿元。据了解,松潘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文旅资源优质丰富,利好政策持续释放,一直以来
2023-06-29 09:41:00
花江峡谷大桥:一桥飞架 天堑通途
一桥飞架绝壁通途花江峡谷大桥似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峡谷天堑将昔日2小时的艰难跋涉化为2分钟的云端驰骋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桥面距江面高差达625米,是世界第一高桥。(AI作品)
2025-09-23 19:19:00
碧蓝航线6周年5位铁血新舰娘抢先看 重生俾斯麦解锁了钢铁巨龙
...的给力,尤其是俾斯麦,重生后变成了彩皮还解锁了钢铁巨龙的舰装了。阿黛尔:新的轻型航母,很有特色的设计,看起来和钢铁鲨鱼一样的外观,妹子本身属于那种非常经典的二次元美少女的形象
2023-06-12 23:29:00
...,记者走进河南安阳林州,高空俯瞰红旗渠,宛如一条“巨龙 ”蜿蜒在太行山腰间。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安阳林州市)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苦战十个春秋,在沟壑纵横、悬崖绝
2023-12-28 16:19:00
...开阔,为游客提供了360度观景体验。通车后,这座“钢铁巨龙”将不再只是一座桥,更是一片土地上无数被点亮的梦想。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编辑 喻辉二审 杨韬三审 周文君
2025-09-28 05:02:00
“钢铁巨龙”彰显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机,全称盾构隧道掘进机,又被称为“地下航母”“钢铁巨龙”,一直以来都是隧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该企业主要从事隧道及地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与服务的高端装备制造,将隧道掘进机
2024-02-20 04:03:00
靳党鹏:让图纸成为一台台钢铁巨龙
...盾构机。“看到自己设计的图纸成为一台台体型庞大钢铁巨龙,对职业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说。2017年开始,为了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创新研发,靳党鹏带领团队到施工现场实
2023-05-01 09:39:00
你好2023 | 钢铁巨龙跨海峡 海上天路沐晨光
...息:镜头中的福建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披着金鳞,向海延伸。这里风大、浪高、流急、岩硬,曾被视为建桥禁区,建设者迎难而上,矢志创新。大桥开通两年,平潭结束不通
2023-01-01 10:00: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珍爱网见证:在屏幕那端,他们找到了余生的伴侣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小李和小陈(均为化名)原本是两条平行的轨迹。小李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策划,生活被会议与数据塞得满满当当
2025-11-05 13:58:00
“云养伙伴”打开社交新模式
在社交关系趋向“轻量化”的当下,一群年轻人正探索超越“搭子式”关系的新型社交模式——“云养伙伴”,也就是“认养”一个网络世界里的朋友
2025-11-04 14:15:00
47年,平凡的坚守与伟大的情分——聆听“好嫂子”闫学菊的人间烟火故事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刘玉娜通讯员 张阳)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潘旺村大马家疃,闫学菊用47年时光书写了一段亲情传奇
2025-11-04 15:08:00
101岁老人耳聪目明 长寿秘诀是心宽不生气
在西安市灞桥区半坡社区西安电力机械公司家属院,提起101岁的老人张巧巧,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101岁还能这么精神,思维这么清楚
2025-11-04 18:42: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9个小技巧,帮助孩子实现快速的“语言大爆发”
语言发展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这个过程常常充满了挑战。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表示,接诊时
2025-11-04 19:30:00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