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中国无创“手术刀”缔造者王智彪:早上睡醒脚趾还能动,研发就不能停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8-20 18:06:00 来源:上游新闻

在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走进一楼的全球远程协同服务中心,近10米宽的显示屏上,展现着国内外多家医院实时运用“海扶刀”设备进行超声消融手术的场景。

这项神奇的“黑科技”,能够对肿瘤“隔山打牛”,无创伤、无辐射、不麻醉、不穿刺、痛苦小,已成为全球该领域科技创新国际策源地。这个中国原创的超声波“手术刀”,源自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扶刀”设备发明人之一——王智彪教授。

他也成为了2023年度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妇科医生的无创治疗梦想

在采访中,王智彪一直强调他是一名妇科医生,他的梦想就是让患者生活得更好、更幸福。

1983年,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王智彪,留校进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在这期间,他见到太多不幸的患者因为疾病被剥夺器官、失去家庭的幸福,甚至失去生命。这也成为他开展研究的动力。他渐渐认识到,完美的手术方式,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保器官。

在这一信念的驱使下,1988年,王智彪开始攻读研究生,选择“超声对胎儿的安全性”作为研究课题。临床上发现,超声波达到一定量可导致胚胎受到损伤甚至死亡。“能否将超声波这一‘杀伤’效应运用于疾病治疗,比如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对体内疾病进行无创治疗的概念,开始在王智彪的心中生根发芽。他说“无创,是人类医学治疗的一个梦。”从“大创”到“微创”,从“有创”到“无创”,这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追求。源于一名妇产科医生对被切除子宫女性的关怀的初心,王智彪在聚焦超声治疗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推广这一条路上一干就是30余年。

实际上,聚焦超声用于肿瘤治疗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提出。长期以来,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医疗工作者都在做相关研究,最终中国重庆的海扶团队将这一概念变成落地的技术,于1997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

超声治疗技术国际领跑

“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88年王智彪萌生想法,到1999年获准正式临床应用,他和团队进行了长达11年的研究与实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王智彪和他的团队而言,“海扶刀”设备的研究与实验过程,失败常伴左右。

在实验室里面,有一片玻璃幕墙,上下三层,每一层10多个超过1米的玻璃格子内,装满了经历失败的换能器。

“这面墙,就是来提醒我,科研创新容不得一丝的马虎和懈怠,更要持之以恒。”

回忆起当时的屡屡研发失败的经历,王智彪教授感慨,反复的失败的确会让人沮丧,但也会从另一方面让人反省,“早上睡醒,动一动脚趾头,脚趾还能动,研发就不能停。”

就这样,“海扶刀”设备在反复的失败浇灌下成功研发。

“海扶刀”设备,如何通过超声波杀死肿瘤细胞?王智彪教授介绍,“海扶刀”设备将超声波聚焦在肿瘤等病变部位,精细到亚毫米,瞬间产生60-100度的温度,使靶组织产生不可逆凝固性坏死,达到无创治疗的目的。“无创伤、无辐射、不麻醉、不穿刺、痛苦小都是聚焦超声的优势,患者治疗更轻松,预后更快,值得一提的是保住了器官,免于被切除。”

“在我国几乎每年都有近两百万子宫因疾病被切除,我的目标是致力于保子宫。”王智彪表示,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就可以实现通过超声波杀死肿瘤细胞,不止子宫肌瘤,肝癌、乳腺癌、骨肿瘤等许多实体肿瘤也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体外对体内的治疗。此外,目前这项技术也开始运用在耳鼻喉、妇科宫颈外阴疾病、康复保健等多个领域。

36年科研路矢志不渝

“医疗无国界,我们希望这把中国‘手术刀’能造福更多人。”王智彪说。

实际上,从2002年,首台“海扶刀”设备出口至英国牛津大学,开“中国创造”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出口发达国家之先河。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从国外引进CT、伽马刀等大型医疗设备项目。可以说,“海扶刀”设备出口英国,打破了中国大型医疗设备一度依靠进口的局面。”王智彪说。作为国际上首个引进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国家,截至2022年,英国牛津大学20年来累计完成1186例肿瘤患者的治疗。

目前,“海扶刀”设备已经获得46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在3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医院安装应用,在全球累计保器官治疗良恶性肿瘤超过28万例。

基于该技术的成熟优势,王智彪对无创治疗的未来充满期待。

“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但科学研究就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王智彪表示,中国重庆之所以在聚焦超声无创医疗领域“领跑”世界,正是因为整个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

“我们的团队从1988年至今已经有36年,团队从最初的3、4个人,发展到600余人,但是我们依然坚持聚焦在超声医学领域,让超声治疗造福患者。”王智彪说。

如今,王智彪带领团队在超声治疗领域,探索出原创医疗设备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实现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

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

编辑:邓晞责编:陈晶晶,周尚斗 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0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原创肿瘤无创治疗技术建成国际培训体系
...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海扶刀设备发明者之一的王智彪教授6日在重庆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该中心已建成聚焦超声消融技术国际培训体系,目前已在埃及、南非开设两期“聚焦超声
2023-11-06 20:13:00
中国原创大型手术设备出口泰国
...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智彪教授带领海扶团队自主研发的“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项。据了解,引进该设备的泰国
2023-08-22 20:57:00
重庆市医学会聚焦超声治疗分会2024学术年会在重医附二院顺利召开
...会副秘书长袁军教授,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教授,重医附二院副院长梅浙川教授、郭大静教授,以及重庆市医学会聚焦超声治疗分会委员,各级医疗机构从事聚焦超声治疗相关专
2024-10-20 17:13:00
自主创新海扶技术+独立产前分子检测 两张“王牌”见证重医附二院妇产科高质量发展
...医附二院胡丽娜教授、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教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周洪贵副院长、重庆海扶医院张炼院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詹平主任、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刘晓
2024-01-14 22:25:00
中国创新成果“登陆”拉美 原创肿瘤治疗技术实现“国际化”
...扶刀设备发明人之一、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教授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中国原创的无创治疗设备和服务走向国际,造福更多人民。从“大创”到“微创”,再到
2023-11-08 19:18:00
推动微无创技术国际合作,规范产前筛查与诊断 重医附二院成功举行“两中心”授牌、签约仪式
...医附二院胡丽娜教授、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教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周洪贵副院长、重庆海扶医院张炼院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詹平主任、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刘晓
2024-01-14 19:12:00
重庆两江新区:持续打响中国原创品牌 海扶医疗从重庆走向世界
...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扶刀®设备发明人之一王智彪说。海扶医疗位于两江新区水土新城,致力于聚焦超声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截止到2022年底,海扶医疗
2023-11-04 19:02:00
中国原创医疗设备进驻英国牛津20年 超声治疗引青睐
...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海扶刀设备发明者之一的王智彪说。据介绍,2005年海扶刀设备通过欧盟CE认证,是全球最早获得该项认证的超声监控、从体外对体内进行治疗的HIFU肿瘤
2023-11-13 15:59:00
专家热议:推动技术创新应用和相关学科快速发展
...便能实现微无创手术。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说:“从大创到微创,再到微无创,是医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患者的需求。”他认为,以聚焦超声消融手术为代表的“微无创”技
2023-02-21 08: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