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3 16: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

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矗立着“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碑名由开国上将萧克题写。碑高10.5米,底座长9米、宽3米,呈火炬状,碑主体右为红六军团军旗,左为困牛山,上面镌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旗山融为一体构成丰碑。纪念碑底座前面的正中间,镌刻着由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撰写的《困牛山战斗及红军集体跳崖壮举简介》,两边依次镌刻着红六军团颜吉连、李真、张铚秀、陶汉章、江文等五位少将的题词和《建碑纪事》。

碑文记述了红六军团为完成长征先遣队任务、粉碎敌军“会剿”和“歼灭”企图而展开困牛山战斗及红军集体跳崖壮举的历史背景和作战过程,高度赞扬了百余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群众、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千古壮歌。

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陷入困境。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开始酝酿向湖南西部地区战略转移,计划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以期扭转日益严峻的革命形势。

1934年8月7日,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领导的正在湘赣苏区进行反“围剿”斗争的红六军团,从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向湖南中部一带前进,执行到湘中创建新的根据地并联络红三军,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侦查探路的重大任务。全军团西征出发时共9700余人。

从8月底至10月初,红六军团连续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10月7日,红六军团进入石阡县甘溪镇,与桂军发生遭遇战,部队被敌军截为三节。面对国民党军24个团的重围,军团首长决定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到石阡以西人烟稀少的山区艰苦转战,以寻机突破敌人的包围。为尽快突围,担任后卫的红六军团18师第52团奉命改为前卫,奔赴险峻的深山老林中寻找道路。

10月15日,红六军团主力准备前往印江与红三军会合。担任前卫的第52团进至板桥附近时,遭遇湘军堵击,又陷入国民党军的层层包围中。10月16日,根据军团命令,红六军团18师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第52团800余人,由前卫改为后卫,阻击敌人、掩护主力向甘溪地区转移。为保证军团主力顺利转移,全团指战员奋勇抗击敌军,将敌人一步步引向困牛山,致使激战后剩下的400余红军战士全部陷入敌军重围之中。

困牛山位于贵州石阡县龙塘镇境内,在山的南、西、北三面有黑滩河环绕,山谷幽深,悬崖壁立,极为险峻。第52团红军退到困牛山时,四周高山已被国民党军占领。为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生力量,龙云率200余人攀陡壁下到河沟突围,田海清率100多位红军战士在困牛山上顽强阻击敌人。红军战士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敌人伤亡惨重,但田海清不幸牺牲。16日下午,面对英勇抵抗的红军战士,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军胁迫当地老百姓走在他们前面当“肉盾”,向红军战士一步步逼近。红军指战员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了悬崖边上。在这生死危急关头,他们宁死不当俘虏,也坚决不对老百姓开枪,毅然从困牛山集体跳崖,跳下了数十米深的虎井沟。除个别红军战士被树藤挡住幸存外,大部分壮烈牺牲。第52团余下指战员在国民党军重兵防堵中转战石阡、镇远、岑巩等地,大部分战死,龙云受伤被俘,英勇牺牲。

第52团指战员的英勇行动,为红六军团主力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贺龙对红六军团十分关切,不顾湘西敌军及黔军的拦阻,率红三军主力兼程南下,接应红六军团。红六军团主力于10月24日在贵州印江县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

(据《学习时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3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开尘封70年的真相!电影《浴血困牛山》首次在贵阳点映
...度?省委党史研究室决策咨询处副处长刘丽: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命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在连续突破敌军4道封锁线后,于当年10月进入贵州省石阡县甘溪镇,随即陷入
2024-12-18 22:32:00
贵州石阡:以红色文化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更有力。让尘封已久的历史活起来1934年10月,西征中的红六军团18师52团为掩护主力转移,主动把敌军引向困牛山地势险要的绝境。战斗到最后,红军战士誓死不当俘虏,誓死不伤百
2024-04-06 12:53:00
贵州石阡:用活红色资源 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程办公室副理事长方强告诉记者,90年前,战斗到最后的红六军团18师52团100余名红军战士,在国民党胁迫老百姓作掩体的围追堵截下,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在困牛山虎井
2024-09-05 13:39:00
石阡困牛山红军学校:用好红色资源 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仅是一片革命热土,更是学校发展的坚实根基。90年前,红六军团18师52团100余名红军战士在困牛山虎井沟集体跳崖,为掩护军团主力顺利突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英雄壮举为学校注
2025-01-03 16:28:00
...阡县文联主席陈宇介绍,该专辑以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的红六军团从江西遂川出发到贵州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汇合为主线,重点描绘红军于1934年10月5日从余庆龙溪进入石阡县境内后的真实
2024-10-22 06:10:00
红色电影《困牛山》讲述90年前的壮烈往事
...陈德昌的父亲原名叫何步荣,12岁参加游击队,1934年作为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任司号员,随部队长征来到铜仁市石阡县。他们与数倍于自己的围追之敌展开殊死战斗,没有一人叛变,没
2024-12-20 01:51:00
...牛山村,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途经石阡,敌军以老百姓为人质,将红军包围在困牛山。几经浴血奋战、弹尽粮绝的红军战士们,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伤
2023-03-14 15:18:00
从石阡困牛山看革命老区的乡村共富
...的战斗被后世铭记与传颂。90年前的1934年10月,长征中的红六军团第52团为了掩护主力转移,把敌军引向困牛山这处地势险要的绝境。战斗到最后,红军战士誓死不当俘虏,誓死不伤百
2024-05-05 09:54:00
这个暑假,来贵州铜仁追寻红色足迹
...席,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为委员组成的军政委员会率领红六军团先遣西征,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10月7日,红六军团一路征战进入石阡甘溪,先头部队与敌发生遭遇战,陷入重围,甘溪战斗
2023-07-31 16: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