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4.5小时实现快速“叫”与“应”
一次成功的地灾避险背后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近日,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公布2023年度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四川泸定“6·26”雨洒坪泥石流避险案例作为四川省唯一案例入选。
2023年6月26日21时50分,泸定县得妥镇发旺村二组雨洒坪因强降雨天气发生泥石流灾害,因当地提前疏散转移群众,实现了22户106人成功避险。3个半小时通知到户,1个小时完成转移。
快速“叫”与“应”背后,是地灾避险机制的不断完善。
2023年6月26日下午5点,泸定县得妥镇发旺村二组群防群测监测员邓勇在“群防群测微信群”中看到了甘孜州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我就开始警觉,马上回到工作岗位。”
快速到岗,是基层地灾监测员发挥“地灾监测最后一公里”作用的前提。泸定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徐华松告诉记者,全县各乡镇、村组都建立了“群防群测微信群”,“我们力争信息传递更‘扁平’,效率更高。”
全州层面,甘孜州在《汛期预警信息“喊醒”“叫应”机制》的基础上,又建立完善了《强降雨短临预警防范“四通道”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得到多渠道推送。
信息传递高效,但要实现“1小时转移”,还需要当地群众的配合。发旺村党支部书记倪学兵觉得,这与平时的演练、宣传分不开,“我们每个月都会组织几次演练,现在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备有‘应急包’,一接到通知马上就能撤离。”
群众的理解和配合,离不开准确有效的预警信息。一方面,当地改进设备,不断提升气象监测的准确度;另一方面,当地还通过培训提升基层监测员专业度。6月26日当天,邓勇就通过“河中水流变急、变浑且水中出现树枝等漂浮物”等现象,准确预测出了泥石流的爆发。“我已经参加了四五次培训了,这些知识都是从培训中了解到的。”邓勇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