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林冲与杨志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曾经是军官,都痛恨高俅,二人还阴差阳错打了一架,一般读者认为二人武功相当,但我认为林冲在这场中,实际上输了。
林冲本来是禁军教头,因高衙内看上了林冲娘子,还得了相思病,这高衙内眼看就快挂了,高俅丢车保帅,采纳了陆谦富安的毒计,陷害林冲,把林冲骗到白虎堂,好在开封府孔目孙定救了林冲,府尹只判刺配沧州。后来陆谦富安安排人在刺配路上暗杀林冲,又被鲁智深救了。陆谦他们还不死心,又设了个毒计火烧草料场,这次救林冲的是李小二,提前告诉林冲要注意安全,躲过三次大难的林冲下决心上梁山,但王伦心里不安全,因为林冲武功比他们几个元老强太多了,于是就让林冲纳个投名状,以试探林冲上梁山的决心。
林冲三天内只等来了一个单独客人,是青面兽杨志。杨志是什么来历呢?杨志可是杨家将之后,从小练武,中过武举,当过殿司制使官,相当于现在中校副团级干部,转化为地方官职应该是六品。这个制使官可比林冲的禁军教头有份量。杨志在押运花石纲时遇风浪翻船,畏罪逃难,后朝廷赦免罪责,这才急匆匆往东京赶,路过梁山,遇到林冲。
两人斗在一起,斗到三十回合,不分胜败。两人又斗到十数合,正斗到紧要关头,王伦叫停比赛。我们看这一段描述,为什么不直接说两人斗四十多回合,不分胜负,有人叫停,而是分开两段说。我的理解是前三十回合,势均力敌,但后面十数回,就要分出胜负,一方已经开始撑不住了。谁快输了呢?我认为是林冲快输了。
理由一:当时王伦在观战,他叫停比赛的目的是什么?防止有人受伤或丢了性命,他更担心谁的安全?当然是林冲,林冲是拿到柴进介绍信的人,正处于梁山试用期,马上要转正。此时林冲已经为梁山劫了第一笔钱物(杨志雇人挑的行李),转正应该没问题了。王伦对林冲开始有点信任了,再加上有柴进的介绍信。他不希望即将入伙的林冲马上被人杀了或伤了。
理由二:杨志当时用朴刀来战林冲,书上写的清楚,杨志腰上还挂一把腰刀,这把刀就是后面要卖的祖传宝刀(砍铜剁铁不卷刃、吹毛得过、杀人不沾血),放着宝刀不用,说明杨志心中有数,拿下林冲根本用不着宝刀。这是一种自信,手中还有杀手锏没用。
理由三:杨志和林冲上山后,王伦安排的座次可以看出谁更优秀。左边是王伦杜迁宋万朱贵,这是老员工,右边是新人,杨志坐上首,林冲坐下首。按说林冲来得早,又有柴进的介绍信,凭什么坐下首?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王伦看出二人打斗中杨志武功高于林冲,所以把后来的杨志安排坐上首,以示尊敬。
理由四:二人打斗林冲占了许多条件上的优势,比如林冲是以逸待劳,体力上占便宜,杨志是长途跋涉,开始时这种优势发挥作用,前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后面这种优势就变小了,再打十回合后,体力优势基本没了,武功上的差距就看出来了。
理由五:杨志还有射箭的优势没用。有人说林冲是马上将,假如骑上马打斗,结果会如何呢?结果是杨志优势就会加大,因为杨志的马上功夫更厉害,要知道杨家将全是马上将,基因的优势不可忽视,另外中过武举的杨志,必然是各武功科目样样精通,林冲可没中过武举。杨志射箭能力不逊于花荣,在大名府比武时,射箭技术得到展示,在对方有充分准备、还拿着盾牌,骑着马奔跑的情况下,想射哪儿就射哪儿。
理由六:杨志打架的目的不是杀人,是要回自己的行李,如果把人杀了,行李绝对要不回来了,他不可能一人打败全伙强盗。只能打败林冲,然后把林冲当人质,逼强盗们用行李换林冲。而林冲打架的目的就是杀人,杀不了人就上不了梁山,那四处流浪几乎是等死。所以林冲必然下了全力,而杨志肯定有保留,假如杨志一加力,林冲就支撑不住了。
理由七:当时王伦一叫停,林冲马上跳出圈子,可以参照现代拳击比赛,如果裁判看到一方有生命危险会吹哨暂停比赛,哪一方会率先远离对方,肯定是挨打的一方,心里叫好险,快点离开远一点,防备对方打顺手了再补一拳。林冲此时的心态就是这样,心里说好险,差点就输了,好在叫停,没受伤,勉强弄个平手,有点面子。见好就收,快点跳出圈子,防备对方在惯性作用下再给他一刀。
王伦叫住杨志和林冲的打斗是全书中他做出最正确的一个决策,他保护了林冲的面子。他邀请杨志入伙梁山,也非常正确,后来杨志不听,花光了家底买回制使官,也没办成,后悔不听王伦的话。王伦用杨志来制衡林冲,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在职场上一个单位不能一花独放,得有良性竞争,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