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英勇善战到好逸恶劳,清朝八旗军的变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12:25:00 来源:戏说三国

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贯穿于清朝统治的始末,所以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八旗制度也有相应的改变:从四旗到二十四旗、从满清八旗到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为清王朝的崛起和统一作出了贡献的清八旗又如何为大清的没落和灭亡埋下伏笔呢?他,又如何见证清王朝整个历史过程呢?那不妨从八旗制度的建立开始了解......

十六世纪下半叶,努尔哈赤以祖父和父亲被平乱明朝总兵误杀为由,凭着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开展了他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当时女真各部风起云变,为了称王争长,众人互相战杀,甚且骨肉相残。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努尔哈赤因其深谋远虑与英勇善战,成功征伐诸部。经过六十多年的战争,终在顺治元年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舞台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从英勇善战到好逸恶劳,清朝八旗军的变迁

努尔哈赤的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而八旗制度也在这期间得以创立、发展。在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时,努尔哈赤就发现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掠取的资源增多,兵力也不断壮大所以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利用资源。因此,努尔哈赤正式将氏族部落时期的牛录旧制应用到军事制上,并对其进行整编与改革。

所谓的“牛录编制”,其实就是每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当中又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重新编设牛录后,便划一旗帜颜色,正式建立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可是,后来人口急剧增加,所以清太祖打破了五甲喇一个固山的限制,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又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在此时,八旗制度的雏形也被确立了下来。当然,在皇太极组建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后,清朝八旗才真正建成。

之所以叫“八旗”,就是因为它是“以旗统人,以旗统兵”、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兵士“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可谓“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八旗制度创立初期,由于整肃军纪,治军严明,八旗军队在战场上发挥了极大威力。

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六万精兵大败明朝十余万大军,取得了萨尔浒大捷。三年后,八旗弟子成功进军辽沈,占辽沈等大小七十余城。在松锦大战中,奉命大将军阿巴泰更是不负众望,率内满洲、蒙古、汉人二十四固山往征明国。八旗军边毁边关边破城,既通燕京,又下山东,最终克城共八十八,俘人畜九十二万三百,真是纵横无敌。

在入关后,满洲八旗有了更迅速的发展,从佐领数量从三百零九个急增至五百八十三个。这不但切合统一全国的战争需要,还解决了清统治之初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之需。正是依靠这支八旗制度下不断壮大的军事力量,满清才能打败了农民军、推翻大明王朝,是清王朝重要军事支柱。

“从英勇善战到好逸恶劳,清朝八旗军的变迁

从应用氏族部落旧制牛录建制到四旗,从四旗到八旗,再从八旗到二十四旗,八旗制度的建立经历了长达五十余年的过程。在这期间,努尔哈赤逐步完善的八旗军也充分展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然而,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中落后的一面也日益明显,严重地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

八旗旗色排序也不是一成不变,有时会因长幼尊卑、权力更迭等原因而变化。最早的排序应为正黄、镶黄、正红、镶红、镶蓝、正蓝、正白、镶白。这是因为努尔哈赤亲掌两黄旗、大贝勒代善主两红旗、二贝勒阿敏主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主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主正白旗、努尔哈赤长孙杜度主镶白旗,所以此排名与当时众旗主的长幼尊卑有关。然而,到了皇太极即位之时,皇太极先后打击了阿敏、莽古尔泰两大贝勒,所以两蓝旗的地位因此下降,八旗的排序也形成了一个两黄、两红、两白、两蓝的局面。

最终,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统称为上三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镶白旗则为下五旗。上三旗地位比下五旗地位高,而因为上三旗中只有镶黄旗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所以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也是八旗中最为尊贵的。

既然八旗军在建立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清建国后自是不能亏待他们。因此,为了酬谢八旗军功贵族,清廷开国之初即给予八旗将士的福利相当优厚。他们不再需要从事生产活动,可以依靠国家供养安享一生。国家让八旗军变成职业军队,是想免除官兵后顾之忧,专心练武。可是,事与愿违,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以及统治者给予八旗的种种特权,让八旗军的尚武精神从康熙中叶起就迅速消逝。不仅没能保持原有的军事素质,还出现好逸恶劳、战斗意志衰退的倾向。

终年仰食于官府的八旗官兵以游手好闲、华衣美食相标榜,抛弃了以往淳朴简约的社会风尚,转而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军事训练形同虚设,明明规定了每月步射、骑射的练习,却无人操练,就连合操、考试大都草草了事;有的将领还肆意篡改军令,减少训练次数,如干隆年间广州驻防八旗的火炮训练时间就由每年四周减为两周,射击训练的次数由十次减为五次;有的驻防八旗部队甚至把练习场出租赚钱。这样一来,火枪和火炮的射击练习也只能取消。

以为出租练习场赚钱很离谱?还有更荒唐的事呢!按照当时军制规定,八旗官兵出征作战时都应自备兵器粮草,所以官兵都要对兵器的残缺废损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但从干隆年间开始,这个规定早就徒存名目。有的八旗兵丁借口经济困难不按规定置办军器,还有人会把军器典当换钱。换不成钱,就把军中利器砸碎卖废铁。清廷三令五申,但屡禁不止。到了干隆末年,大部分军器、盔甲都已经不具备杀伤功能。

难怪鸦片战争时靖逆将军奕山会无力作战,还要向英军交纳了六百万银元“赎城费”。之后,面对英军势如破竹的攻势,八旗军只好一退再退,但当英军接二连三地攻破八旗军驻防的乍浦、镇江、南京,最后逼近北京致咸丰帝逃往热河,才真正把八旗制兵之劣袒露无遗。

“从英勇善战到好逸恶劳,清朝八旗军的变迁

之后的甲午战争、八国侵华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八旗军的衰败,甚至八旗官兵一听到战役将至就浑身发抖、千方八计地逃离战场。此时,八旗制度已经彻底腐朽。八旗军只顾着走过场、摆花架子,一到必要时刻就如鸟兽散。即便是号称各军之冠的禁卫军,也只是“真棘门灞上儿戏事耳……其操演亦用新法,然不脱梨园武行习气”。

战败,也不能全怪八旗士兵。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清朝进入了一个屈辱的岁月,败仗多如牛毛。很多时候是因为晚清政府腐朽堕落,才会造成对外战争胜少败多。

眼见八旗军无力抗击外敌,屡战屡败,清政府也不是冷眼旁观,任其堕落。新政时期,清政府为了重振八旗制度,对八旗军制进行了改革。可惜,八旗军制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近代化的目标。直到民主革命爆发,清帝被迫退位,八旗军就只剩下的一部分被改练成新军。

至此,八旗称号消亡,正式淡出历史舞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八旗后裔今何在?黑土地上的满族传承与变迁
...通百姓的生活行列,再无往日荣光。八旗制度的创立,是努尔哈赤为了整合和加强军事力量的重要举措。 清初,八旗子弟是国家的核心军事力量,他们的英勇作战使得大清得以入主中原。最初的
2024-11-19 10:36:00
为什么清朝八旗中,正白旗能够和两黄旗平起平坐,成为上三旗
...力争夺与剧烈变革,造就了这恒久的三旗之魂。【四旗在努尔哈赤手中初现雏形】1601年,满洲首领努尔哈赤达成了对所属各部落的统一,此次战事让他深知一支强大队伍的关键意义。为树立永
2024-08-25 10:52:00
阎应元与江阴城的英勇抵抗:率领17万人对抗清军24万人
公元1616年,北方的女真部落崛起,努尔哈赤为了与明朝抗衡,建立了后金政权。后来,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继承了王位,改国号为大清,继续攻击明朝。当时,大明正处于动荡之中,李自成和张
2023-10-09 15:02:00
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满族的传奇英雄
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8年)即清太祖,后金(清)创立者,满族,爱新觉罗氏。清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建大金政权,创八旗制度努尔哈赤于公元1559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
2024-02-10 14:24:00
分析一下努尔哈赤创建八旗的目的
...亦民,有事披甲出征,无事则耕种狩猎。八旗旗主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儿子或孙子们担任,他们既是政治首领又是军事统帅,旗主之位是世袭制。八旗制度是在“归附日众,牛录激增”的条件下创立的
2023-04-23 19:05:00
戚家军最后一战,对阵努尔哈赤的八旗军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正月初一,已经58岁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史称后金,自立为大汗,年号天命。两年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详细列举了明朝的罪过,正式起
2023-06-10 08:52:00
袁崇焕:以一万明军与六万八旗精锐的对决
...起的时候,八旗军在与明军的战斗中确实未尝败绩,直到努尔哈赤去世那一年。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已经起兵四十余年,在四十余年中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国,并且对明朝
2023-10-24 16:04:00
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其中谁才是地位最高的?
...一说清朝的八旗制度。八旗这个名号是在1601年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创的,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八旗,只有“正黄,正红,正白,正蓝”四个旗号而已,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1615年
2023-04-17 16:55:00
此人一手创建八旗制度,你知道满洲八旗是如何排名的吗?
...地位那么高?下面笔者给大家普及下。八旗制度由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手创办,起初只有二旗,努尔哈赤亲率黄旗,其弟舒尔哈齐领黑旗,但由于黑旗在黑夜无辨识度,就改为蓝旗。随着势力扩张,军
2023-07-05 10: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⑫|太行山里抗大的“家”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文案:杨佳薇 呼延世聪 张帆 谭悦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刘彤瑶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19 08:36:00
我们的抗战|地雷传奇:海阳石头里的智慧与不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静 王开智 冯沛然 张琪 杨凡海阳的山石里,藏着民族的风骨。这座浸润着英雄气的城市,是地雷战的故乡
2025-08-19 09:39:00
从“季子长沟”到今日长沟:一段跨越2500年的历史传承
当我们每天念起“长沟”这个名字,当我们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是否曾想过,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背后,蕴藏着怎样的金戈铁马
2025-08-19 10:11:00
光耀太行|在山西阳泉追寻百团大战的红色足迹
大皖新闻讯 8月18日, "红星照耀中国·光耀太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一行走进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阳泉是山西的东大门
2025-08-19 10:23: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举行
为持续提升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展陈水平,进一步讲清讲活讲好吉林故事,深刻铭记英雄先烈的丰功伟绩,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决定
2025-08-19 11:47: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参观吉林省近现代史展 传承抗联精神致敬英雄岁月
8月18日,杨靖宇将军后人马继志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参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与殉国85周年的重要节点
2025-08-19 11:47:00
开国中将梁兴初的次子梁晓源:这场展览,让人从心底升腾起爱国热忱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即将启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主题下,1200余张历史图片与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静静陈列,将吉林三百年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
2025-08-19 13:53:00
80岁的她从北京赶来
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现场,一位老人长久驻足于东北抗联展区。80岁的张卓亚从北京千里奔赴长春,只为这场凝结了吉林近现代沧桑变化的展览
2025-08-19 13:53:00
抗日名将李延禄的外甥女杨丽珍:展厅里,望见舅舅当年的模样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即将开展,该展览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将集中展出1200余张历史图片、1000余件(套)珍贵实物
2025-08-19 13:53:00
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本周收官 重现左宗棠“舁榇出关”
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由湖南金鹰纪实传媒有限公司(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摄制
2025-08-19 14:54:00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邀请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共赏经典画作
河北新闻网讯(骆睿)8月15日,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文明办邀请辖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参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20周年成果展・北戴河特展”
2025-08-19 15:52:00
【灵山夜话】一代贤妃娄素珍
在明代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女子以其出众的才学与刚烈的气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便是宁王朱宸濠的嫡妃——娄素珍,后世多称其为娄妃
2025-08-19 17:14:00
1938年2月,贵阳城阴云密布。年仅17岁的共产党员严金甡因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黄大陆、李策一同被国民党贵州当局逮捕
2025-08-19 17:18:00
5次踏访吉林,吴大澂玄孙吴元京眼中的先祖与这片土地的深情
“这是我第五次来吉林了。”站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柜前,吴大澂的玄孙吴元京望着吴大澂画像,语气里带着郑重的感慨。从珲春的吴大澂广场到吉林市的机器制造局
2025-08-19 18:36:00
《红军长征过云南经典故事青少年绘本》完成创作
文/孙希燕、刘顺利由云南艺术学院师生设计创作的《红军长征过云南经典故事青少年绘本》近日陆续完成。该绘以适合青少年阅读兴趣的Q版形式
2025-08-19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