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土林深处幸福歌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11 07: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藏日报

“达巴”藏语意为“箭头落地之处”,是古格王国时期达巴王所建的王宫和城堡所在地。象泉河的支流之一达巴河从北向东南汩汩流淌,润泽着这片村落。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达巴村村容更加整洁,百姓生活更加富足。矗立在村庄北坡土林上的达巴遗址,见证着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

达瓦卓玛:家庭旅馆生意火

走进达巴村,宽敞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一座座红檐黄墙的藏式民居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温暖。其中,白色楼房的达瓦卓玛家庭旅馆在这里显得格外醒目。

记者抵达时,刚好有一拨客人收拾好行囊离开,昨日还热闹非凡的家庭旅馆恢复了短暂的平静。老板达瓦卓玛手脚麻利地换床单、扫地、整理屋子,让它很快又以干净、温馨的面貌准备迎接下一拨旅客。

今年50岁的达瓦卓玛是土生土长的达巴村人,开办家庭旅馆之前,达瓦卓玛是一位牧民,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放牧。

2003年,达瓦卓玛结婚后,她拿出6万余元积蓄,在村里开了一家不大的茶馆,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茶馆生意越来越好。

“茶馆的生意一直都很火,来喝茶的人也非常多,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来的游客、民工,经常会遇到询问村里有没有住宿的客人。”于是,达瓦卓玛滋生了开旅馆的想法,在和家人商量后,2008年她开办了达巴村首家家庭旅馆。

达瓦卓玛介绍,起初她家的家庭旅馆只有2间房,冬天也是靠火炉取暖。由于是第一次开家庭旅馆,达瓦卓玛格外担忧旅馆的收益问题。但是第一年旅馆就收入了2万余元,之后逐年递增,达瓦卓玛尝到了甜头后,坚定了继续开下去的想法。

2021年8月,达瓦卓玛一家总投入100多万元,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楼房,家庭旅馆扩建成4间房,同时经营着茶馆和商店。如今,达瓦卓玛家还买了挖掘机和装载机,丈夫旦拉也组建了一支施工队,收益好的时候一年能有40多万元。“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达瓦卓玛脸上满是笑容地说。(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旦拉:带领群众致富忙

在达瓦卓玛的茶馆里,记者见到了她的丈夫旦拉,也是达巴村农牧民施工队负责人。

旦拉是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人,2002年,他跟着施工队来到了达巴村,凭借着木工技艺,他在这里发展得顺风顺水。2003年,他与达瓦卓玛结了婚,就一直留在了达巴村。

因为有了工地上工作的经历,旦拉在达巴村生活的这二十几年来,一直坚守“老本行”,他先后从拉萨购买了拖拉机、大车、装载机等机械,常年忙碌奔波于札达县各个建设工地上。旦拉在勤劳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帮助乡邻,2016年,他创办了达巴村农牧民施工队,通过争取项目,教会更多达巴村农牧民群众掌握基本的施工技能,带领他们增收致富。

“目前,在我的施工队里有达巴村群众16人,挖掘机2辆、装载机3辆、大小车4辆,去年承建施工项目2个,总收入有189万余元,按照村里的规定,以总收入的5%交由村集体分红,共分红12万余元。”旦拉告诉记者。

此外,村里为了发展经济,依托达巴河砂石资源,于2019年成立了达巴村砂石料场。砂石料场负责人格桑石确介绍,目前,全村共有117户参与入股,去年总收入达240余万元,每户分红4000元,每户脱贫户分红500元,发放人工费16万余元、机械费98万余元、油料费48万余元。

“现在呀,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机会,增收致富的路子就很多,我家有一辆大车,去年通过给村里的农牧民施工队、砂石料场和其他施工队开车跑运输,加上各种政策性补贴,我家一年总收入有20余万元,这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村民次仁久美乐呵呵地说道。

次仁多布杰:奶牛养殖产业兴

临近傍晚,记者来到达巴村三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远处挺拔多姿的土林在落日的余晖下蒙上了一层绚丽的光彩,达巴村三组奶牛养殖基地就坐落在这片土林之中。

记者到来时,恰逢村民扎西次仁结束了一天的放牧生活。他一边赶着牛群,一边卷着牦牛毛线,向着奶牛养殖基地走去。

“这些牛都是村合作社的牦牛,每个月我们合作社安排4户人家轮流放牧,这几天轮到我了。”扎西次仁告诉记者,“在奶牛养殖合作社成立后,自己家以1头母牛和1头小牛犊入股加入合作社,去年分红拿到了4400元,我相信以后合作社定会越办越好。”

2018年,国家为达巴村三组投资485万元,用于奶牛养殖建设项目,包括基地房屋、30亩草场种植及院内附属设施等建设。2021年,札达县政府投资96万元,用于采购63头母牛、2头公牛,达巴村三组奶牛养殖基地开始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来,达巴村以“产业兴旺”为目标,立足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努力让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23年,奶牛养殖合作社共有22户群众以牲畜入股方式参与入股,每户分红4400元,每户脱贫户分红1800元。”奶牛养殖基地负责人次仁多布杰说道。

过去,达巴村牧民家的牦牛都是散养,鲜牛奶、酸奶、奶渣等奶制品除了村民自食之外,只有极少数出售。

“现在,有了奶牛养殖基地,合作社的牦牛都是集中养殖,每年3月至12月是在基地里饲养外,剩余3个月在冬季牧场放牧,现在共有牦牛120头,其中母牦牛94头,每天能产32斤左右的鲜牛奶,去年通过到邻村和县城销售产品,总收入达20余万元。”次仁多布杰介绍说。

在奶牛养殖基地里,两三名牧民妇女正在挤着牛奶,阳光覆盖的笑脸诉说着增收的喜悦,和天边温暖的夕阳相映生辉,无比灿烂,牛群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犹如达巴村特色产业振兴的铿锵之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突出党建引领  激发增收活力
...振兴的有效抓手,形成了以苗木繁育、雅江雪牛养殖、犏奶牛养殖、生态鸡养殖,以及绵羊育肥、藏猪养殖融合发展的农牧产业集群,带动农牧民就近就便增收。以“小投入、高回报”理念发展村级
2024-02-12 10:22:00
...(2名)尼玛拉姆林周县松盘乡拉木村乡村振兴专干曲尼卓玛林周县强嘎乡典冲村乡村振兴专干拟招聘事业编制人员(5名)古觉卓玛城关区嘎玛贡桑街道俄杰塘社区乡村振兴专干赤列央宗堆龙德庆
2023-10-03 09:51:00
阿兰·达瓦卓玛率领的爱心团队来到甘孜州康北儿童福利院,看望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孩子及老师们。她用“善心”、“善行”诠释了一个优秀歌手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体现了心系儿童福利事业、情系
2023-07-14 12:52:00
川藏线上的新青年
...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05日第 08 版)达瓦卓玛在挑选准备寄出的订单货品。达瓦卓玛在工作中。麦宿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平均海拔约3500米,
2024-12-05 05:18:00
极其罕见!“镜面人”遇上复杂先心病
...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西藏那曲,一个年仅4岁的小女孩达瓦卓玛(化名)正在与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着艰难的抗争。作为家中四个孩子中的老四,她的家庭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一年多
2024-03-28 00:40:00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乡村发展更具活力,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其米达瓦:踏实肯干走上致富路从鲁玛村出发,沿着干净笔直的农村公路向东行驶10余公里,就能看到鲁玛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苗
2024-06-17 10:36:00
...曾经备受瞩目的歌手成为热议的话题,她就是阿兰·达瓦卓玛。不同于以往的热闹与喧嚣,如今的阿兰选择了低调的生活方式,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她的出现仿佛是一股清流,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
2024-11-28 17:00:00
推深做实农牧产业增量增质 着力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黄金奶源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奶牛养殖传统。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奶源基地建设和产品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奶业振兴项目实施进程,不断提高奶业现代化水平,
2023-09-23 05:29:00
盘点来自藏族的10位美女明星,个个人美歌甜,异域性感风情迷人
...明星,个个人美歌甜,异域性感风情迷人。1、阿兰-达瓦卓玛阿兰-达瓦卓玛是一个长得非常美丽的姑娘,大陆人都称呼她为阿兰,是来自四川丹巴美人谷的一位美丽女子,代表作品有《我的月光
2024-03-15 13:5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