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本报讯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行业监管与服务效能,实现对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精准管控要求,州住建局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州范围内推进“智慧工地”建设,目前系统建设和运行已取得初步成效。
“智慧工地”以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水平为目标,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与建筑工地监管高度融合,全面提升全州建筑工程施工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工地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为强化智慧工地平台建设,州住建局深化应用系统建设,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把质量、安全管理的压力直接落实到项目和一线人员。在系统设定上采用“1+模式”,“1”是系统平台,是智慧工地系统的硬核。“+”是多个应用场景,开发采用嵌套式模块化,根据监管需求增减和优化。细化运行模式建设,智慧工地监管采用“设备+黑匣子”方式,通过布置在施工现场的监测设备,如扬尘监控设备、塔吊监控设备、实名制管理系统、运渣车管理设备等采集现场业务数据,清洗、校验和存储后,根据指标进行数据建模,实现现场各数据的统计查询及深入挖掘。根据结果,系统锁定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并提示预警。预警信息直接通知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责令限时整改或信用扣分。主管部门对责任主体整改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抽查,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行为,确保监管落地,措施见效。
目前,系统建设和运行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形成主管部门、监督机构、属地政府联动机制,实现施工现场监管的扁平化、快速化,对施工现场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初步形成全覆盖、无死角、快处置模式,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实现对建设工程现场的智慧管理、智慧处置,补充人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真正实现24小时全方面监管,如对扬尘、运渣车、夜间施工等的管理,实现了监测、预警、信用扣分全部自动完成;初步形成无感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的监管模式,通过智慧工地系统强化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时减少对施工现场的干扰。经统计,我州采用传统监管模式仅可实现全州施工项目每月20%至30%的现场检查率,通过智慧工地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周内实现线上在建项目全覆盖滚动检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自2022年运行以来,全州已有34个项目接入智慧工地平台,项目覆盖率达到35%,共发出预警信息500余条,发现质量问题90条,安全问题320余条,文明施工问题90余条,有效提高了施工现场管理效率,促进监管公正透明、规范高效。
下一步,州住建局将继续推动监管方式由“人防”向“人防+物防+技防”转变,完善工地物联网和自动化监管设施,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信息自动传输,扬尘监测系统将PM2.5、PM10、噪音等各项指数显示在LED屏幕上,随时监控现场的环境指标,提高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及时性,有效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及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州住建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9 11: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