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金秋九月,金黄灿灿,汇川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日,走进位于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大梨村的天麻种植科普示范点,贵州肆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忙着采收天麻,去除覆盖在表层的杂草、揭开泥土、采收装箱、搬运装车,大家伙忙得不亦乐乎。
汇川区毛石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帅勇介绍,该示范点400亩林下天麻于去年8月培育下种,得益于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亩产达1100斤,每亩实现产值2.86万元。
大梨村平均海拔1295米,森林资源丰富,经科学论证,毛石镇党委和政府决定以大梨村为核心区域,积极推动发展天麻种植产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订单”模式,由贵州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提供技术指导,毛石镇大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贵州肆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一个种植周期下来,远超预期收益,实现市场主体壮大、合作社集体经济增加、农户收入增多。
据贵州肆丰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长江介绍,自基地建设启动以来,已吸纳毛石镇大梨村、中坝村、毛石社区附近群众实现就业达1.8万人次,累计发放劳务用工费达300万元。毛石社区居民宋启琼夫妇两人前几年一直在周边做零工,很不稳定,自2024年以来夫妇两人长期稳定在该基地务工已达8个月,每人月均工资3500元,较之前家庭收入更为稳当;中坝村居民杨泽龙原是个在工地上干活的杂工,眼见镇上正在大力发展天麻种植,便主动报名到基地来务工,并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除社保缴纳部分外,每月到手工资5000元,在家门口就有一份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毛石镇地处汇川区西北部,是典型的农业乡镇,按照全区“多镇一特”“数村一品”的镇域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该镇加快发展镇村特色产业。2025年种植订单高粱12291亩、油菜6710亩、玉米7260亩、土豆8955亩、蔬菜9000亩、烤烟3600亩、水稻4651亩,稳住农业基本盘。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养殖业,带动种植太子参、当归、头花蓼等特色经济作物660亩。
汇川区坚持“粮烟油畜夯基础、果蔬药菌兴特色、山水林田促高效、产业兴旺富乡村”产业定位和“2+3”(区镇两级全力保障粮油、“菜篮子”2类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区级重点发展红粱、蔬菜、山桐子等3个特色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布局,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区以“有生产基地、有加工基础、有市场渠道、有产品品牌、有科技应用”为导向,创新构建“农业单品全产业链”模式,建设“五大要素”齐全的闭环农业循环产业链,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企业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企业“抱团式”发展。位于粤黔协作珠遵产业园的贵州遵义袁老头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辣椒产业为重点,集辣椒深加工、定制研发、仓储冷藏等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化企业,该公司在周边发展辣椒种植基地2400余亩,带动420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
把科技赋能作为拉动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有力支撑,该区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推动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团泽)科研基地建设,开展水稻、玉米、辣椒、红粱、中药材(天麻)等优良品种选育,支持龙头企业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白菜、辣椒、茄子、黄瓜等优良品种种苗繁育上做大做强。位于汇川区泗渡镇的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蔬菜嫁接育苗生产和销售、蔬菜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服务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今年以来已生产实生苗、嫁接苗2200万株,实现产值800余万元。
此外,该区围绕打造“娄山关”公用品牌整体形象目标,统筹财政衔接资金、农业特色产业资金、产业强镇项目、粮食生产等项目资金,在基地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加工升级改造、冷链物流、市场销售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高“娄山关”公用品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培优扶强加工企业,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汇川区集聚资金、项目、政策、科技等要素,支持加工企业开展装备升级、工艺改造、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化装备;支持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入规入统,实现新增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头部”企业,逐步实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以培育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载体,全域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动种植养殖主体与加工主体有效衔接,形成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此打造培育一批龙头企业。近年来,该区已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580家、家庭农场748家。(冯成)
一审:王信
二审:姚腾 余从源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