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31年4月的一天中午,位于鄂豫皖根据地大别山南部的陈家河上空突然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人们以为又是国民党的飞机前来侦察轰炸,一面迅速疏散隐蔽,一面派出赤卫队员严密监视空中动向。随着轰鸣声由远到近,一架美国制造的“可塞”式双翼双座轻型侦察、轰炸机飞临陈家河上空。奇怪的是,这架飞机飞到陈家河后,先是在空中盘旋了几圈,然后越飞越低,从地面上都能清楚地看到飞机机翼下那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徽记,负责监视的赤卫队员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见那架飞机“轰”的一声降落在村外的河滩上。
“怎么回事?敌人想干什么?”放哨的队员没有想到敌机会降在村外,他连忙吹响号角,通知周围的赤卫队员包围敌机,生擒了飞机驾驶员。经过连夜审讯才知道,该机是由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的,在返航途中,因遇大雾迷失方向,油料快要耗尽,被迫降落在陈家村。驾驶员龙文光,是国共合作时创办的广州航空学校的毕业生,经苏联培训后,在南京政府航空处任飞行员。
当天下午,位于陈家河河西姚畈的反动民团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兵分三路向陈家河奔袭过来,企图打散赤卫队,抢走飞机和驾驶员,回去请功。赤卫队闻讯后,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沉着迎战,打的民团鬼哭狼嚎,落荒而逃。
赤卫队缴获飞机的喜讯很快就传遍了鄂豫皖根据地,军事委员会接到报告后,立即指示当地武装部队保护好飞机和驾驶员的安全,并将飞机送到军事委员会的驻地--新集(今河南新县)。经过4000多人半个多月的辛苦搬运,飞机终于运到了新集。
苏区军委十分重视这件事情。在文光被俘后,为了争取他参加革命队伍,军委领导人徐向前和钱钧等同志多次接见龙文光,对他反复说服教育。龙文光被红军的诚意所感动,决定弃暗投明,参加红军,被任命为新成立的鄂豫皖苏维埃航空局局长,他驾驶的飞机也被命名为“列宁”号,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架飞机。
为了使“列宁”号早日飞上蓝天,航空局先后在黄安(今红安)和英山县附近修建两个机场,在新集修建了一个占地一百多亩的大机场,同时,想方设法从敌占区搞来许多汽油,积极准备试航。
7月10日,新集机场上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军第一架飞机就要在这起飞,展翅蓝天了。上午8点整,龙文光和红军第4军政委陈昌浩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飞机,随着一阵轰鸣的马达声,“列宁”号在跑道上急速地滑行,抬头,冲上了天空,地面上的军民一片欢腾。
这次飞行,原计划将陈昌浩从新集送到英山降落,但因英山机场雨后泥泞,无法降落,龙文光和陈昌浩改变计划,飞往固始,潢川一带国民党占领区上空进行侦察,沿途还散发传单,大大鼓舞了豫南革命群众的斗志。
9月8日,“列宁”号再次起飞,抵达华中重镇武汉市上空进行侦察并散发传单,这次飞行大大震动了国民党当局,一些重要目标被迫实行灯火管制,敌人第一次被空中的红军吓破了胆。
11月10日,我军发动黄安战役,由于敌人城坚枪好,我军围攻一个多月都没有攻克黄安城。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敌人的援兵也在逐渐逼近,红军指战员个个心急如焚。忽然,有人想到“列宁”号,既然它可以用来侦察撒传单,为什么不能利用起来轰炸敌人?红军想到做到。在龙文光的指导下,兵工厂的工人很快就在“列宁”号机翼下面安装了两个挂弹架,修好了撞针和雷管,挂上了两枚120磅重的炸弹。
这天上午9时许,“列宁”号挂弹起飞,飞临黄安上空,城中的敌人一见空中来了飞机,以为是来给自己空投食品,全部冲出房屋仰着脸冲着天上看,等敌人看清机翼下“列宁”两个大字和闪闪的红星时,顿时乱成一团,“列宁”号乘势对准敌指挥所,连续投下两颗炸弹。“轰轰”随着两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敌人的指挥所一下子飞上了天,守敌见指挥所被炸,军心动摇,纷纷向南逃窜。我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克黄安,全歼敌军一万余人,活捉敌69师师长赵冠英。
“列宁”号威震敌胆,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第二年,敌人集中全力进攻鄂豫皖苏区时,把搜索“列宁”号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多次派兵搜索。为了不使“列宁”号落入敌人手中,红军不得不把它拆卸开,分散掩埋在大别山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