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本报靖西讯 近年来,靖西市深化公共服务共享,力推“五个一”工作模式,持续释放搬迁政策红利,让搬迁群众在共建共治共融共享中感受发展红利,感受党的温暖,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9月,该市康城社区被百色市委组织部评为“城市红色家园”;2020年10月康城社区荣获“靖西市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示范点”称号;2020年11月,康城社区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
坚持“一盘棋布局”,完善基础设施。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下足“绣花功夫”,建成便民利民“九个中心”服务工程。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水、电、路、基础电信网络、垃圾处理、绿化工程、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商业网点、产业园等,设立综治中心,对社区治安和稳定进行管理。
坚持“一体化赋能”,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优化整合资源、产业融合联动,大力推进特色产业,让搬迁群众增收有门路、乡村振兴有出路。目前,全市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5213户11876人,实现就业5100户10169人。一是发展庭院经济,以产业促就业,以工业带增收,扶持2000余名绣娘在家里做工实现就业创收。二是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原则,发展“公司+边境农业专业合作社+居民合作社+易地搬迁户”的模式,引进加工厂,采购边民合作社货物原料,带动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和共同致富。
坚持“一揽子统筹”,优化公共服务。落实落细易地搬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一是提供就业服务。建好用好老乡家园安置区就业服务市场,为搬迁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年初举办2023年深圳—百色劳务协作易地搬迁专场招聘会,引进深圳企业21家、粤桂帮扶车间10家,共提供岗位4673个,达成就业意愿668人。二是创造就业岗位。打造夜市创业一条街。83个摊位以公益性的形式免费给搬迁户使用。三是便民服务帮办代办。在安置点设立农事城办服务点,组建流动服务队,有效缓解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的问题。2023年第一季度办理便民服务事项300余项。四是保障新增人口住房。落实老乡家园21套公租房,解决搬迁家庭新增人口住房需求。
坚持“一个都不能落下”,深化后续帮扶。采取“网格化”管理,对特殊困难搬迁户、孤寡老人、行动不便困难群众进行重点帮扶,帮扶困难户、老人等72户102人。按照“六必访”要求(即患病必访、残疾必访、受灾必访、留守必访、意外必访、监测户必访),将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按照认定程序,分类开展风险消除。该市易地搬迁纳入防贫监测对象128户555人,目前该市易地搬迁防贫监测对象已解除风险53户242人。此外,抓实技术培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累计培训140批次共2275人。
坚持“一竿子到底”,提升精神面貌。通过依托组织架构和机制建设,深化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有效融合,确保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一是用好“一馆三中心四室”(即社区党史馆,群团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协商议事室、社区“两委”工作室等),引导广大脱贫群众感党恩跟党走。列好“一户一明白卡”,让搬迁群众感受到自己获得的实实在在利益。二是通过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文明实践活动、感恩教育、公德教育,开展文明创建、模范评比等,引导易地搬迁群众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思想观念和自主脱贫意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9 09: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