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7 月 3 日,地球表面以上 2 米处记录的全球平均气温首次超过了 17 摄氏度,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除了人类活动,强势的“厄尔尼诺”也是今夏全球高温加剧的罪魁祸首之一。
地球表面以上 2 米处的全球平均气温(来源:缅因大学)
如何及时、准确地预测短时和未来的天气状况,已成为科学家们试图努力攻破的重要课题之一。人工智能(AI)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一个改善极端天气预测的更快、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被灾难性飓风肆虐后的小岛
当前,最准确的预报系统为数值天气预报,这种方法主要依赖物理方程,但对算力的要求很高,需要高性能计算等方法来支持,而且速度通常很慢,单次模拟需要数个小时,即使在拥有数百个节点的超级计算机上。
在题为“Accurate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with 3D neural networks”的论文中,由华为云 AI 首席科学家田奇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基于 AI 的天气预报系统——盘古气象(Pangu-Weather),其主要技术贡献包括设计 3DEST 架构并应用分层时间聚合策略进行中期预报。
这个 AI 模型使用了 39 年的全球再分析天气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其预测准确率与全球最好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IFS 相当;更重要的是,前者在相同的空间分辨率下比后者要快 10000 倍以上。
然而,正如论文中所提到的,盘古气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该模型是在再分析数据上进行训练和测试的,而实际的天气预报系统使用观测数据;没有研究降水等天气变量,而忽略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模型缺乏一些能力(如利用降水数据准确预测诸如龙卷风这样的小范围极端天气事件);该方法会产生更平滑的预报结果,增加了低估极端天气事件波及范围的风险;以及时间不一致等问题。
尽管如此,盘古气象依然展示出了大型预训练模型在天气预报方面的潜力。未来,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融合更多垂直层次和大气变量、整合时间维度并训练 4D 深度网络、使用更深和更宽的网络等方法,实现模型的进一步迭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