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石牛山下水分渠,出没游鳞而穴居。几朵花浮红蓼外,一竿竹系绿杨余。桥东偶语人沽酒,渡口遥声唤买鱼。几阕樵歌来远谷,携篮归去步徐徐。
这是居住在胥口陆家村(今佛鲁村)的清代名士陆介眉游石牛山时写下的一首诗。
石牛山,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它位于胥口村东南面,汪家村东面,葛溪、高坪溪交汇口。每当东方渐白,旭日初升之时,在山与溪的映衬下,若隐若现的迷雾变得清晰,一行竹排伴着雾霭从溪面掠过,远处的白鹭在浅水中觅食,形成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画卷。
石牛山下有汪家村。
清朝初年,武学大家章其元息隐于此,并收了汪家汪文津、汪文鋐两兄弟为徒。
章其元是明崇祯年间的武进士,明鲁王朱以海召为游击将军,与清军战于钱塘,作战勇猛,享有“大刀将”之名。进入清代后,章其元归隐田园,将一身的文韬武略悉数传授给了汪氏兄弟。
汪氏兄弟一说是双胞胎。二人自幼禀赋聪慧,攻读经史,人才出众。章其元寓居汪家村后,向主人提出,由他向兄弟俩教习武艺。
章课以“五经”、“战策”之学;武术则从“章家短打”入门,以打熬气力为先;又命他兄弟二人经常操作农活,以养成刻苦耐劳之习惯。
然后,教以骑射。文津骑黑马、文鋐骑黄马,每日于城南马道上往来驰骋。当时城中里巷有言:“汪家兄弟学骑射,黑马黄马奉日来。”其父认为此系两子将来必成大器的谶语,名其楼为“奉日楼”。此后,文津兄弟又学习长拳三十二势、梨花枪、双刀、鞭、锏诸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汪氏兄弟文津兄弟同科考中浙江乡试武举人;二十七年(1688年)二人一齐晋京会试,又同科考中武进士。兄弟同科中举,连捷成进士,这在历代武科中都是很罕见的。
汪文津状貌如中人,却骁勇独绝,他初任四川永宁守备,后跟随清初名将年羹尧、岳钟琪等出征青海,屡立战功,升任提三品标右营游击。
汪文鋐身躯魁伟,矫健异常,初任天津守备,旋调宁夏镇前营。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他随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以战功升任贵州游击。雍正初,擢升正三品江西抚标中军参将。
汪氏兄弟均年逾60后乞休,终老乡里。据说汪文鋐回乡之日,家无长物,惟留宝刀一口。汪文鋐日夕摩挲。每每酒酣耳热之际,常常对别人说:“此刀杀人多矣,当年我提兵讨贼时,冲锋馅阵,血染征袍。现在我老了,无能为了。这把刀跟随我的时间很久了,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它以后能够为我殉葬。”汪文鋐以九十一高龄去世,死后赠昭勇将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