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康熙年间,汪氏兄弟同科中进士的佳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5 06:31:00 来源:戏说三国

石牛山下水分渠,出没游鳞而穴居。几朵花浮红蓼外,一竿竹系绿杨余。桥东偶语人沽酒,渡口遥声唤买鱼。几阕樵歌来远谷,携篮归去步徐徐。

这是居住在胥口陆家村(今佛鲁村)的清代名士陆介眉游石牛山时写下的一首诗。

石牛山,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它位于胥口村东南面,汪家村东面,葛溪、高坪溪交汇口。每当东方渐白,旭日初升之时,在山与溪的映衬下,若隐若现的迷雾变得清晰,一行竹排伴着雾霭从溪面掠过,远处的白鹭在浅水中觅食,形成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画卷。

石牛山下有汪家村。

清朝初年,武学大家章其元息隐于此,并收了汪家汪文津、汪文鋐两兄弟为徒。

章其元是明崇祯年间的武进士,明鲁王朱以海召为游击将军,与清军战于钱塘,作战勇猛,享有“大刀将”之名。进入清代后,章其元归隐田园,将一身的文韬武略悉数传授给了汪氏兄弟。

汪氏兄弟一说是双胞胎。二人自幼禀赋聪慧,攻读经史,人才出众。章其元寓居汪家村后,向主人提出,由他向兄弟俩教习武艺。

章课以“五经”、“战策”之学;武术则从“章家短打”入门,以打熬气力为先;又命他兄弟二人经常操作农活,以养成刻苦耐劳之习惯。

然后,教以骑射。文津骑黑马、文鋐骑黄马,每日于城南马道上往来驰骋。当时城中里巷有言:“汪家兄弟学骑射,黑马黄马奉日来。”其父认为此系两子将来必成大器的谶语,名其楼为“奉日楼”。此后,文津兄弟又学习长拳三十二势、梨花枪、双刀、鞭、锏诸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汪氏兄弟文津兄弟同科考中浙江乡试武举人;二十七年(1688年)二人一齐晋京会试,又同科考中武进士。兄弟同科中举,连捷成进士,这在历代武科中都是很罕见的。

汪文津状貌如中人,却骁勇独绝,他初任四川永宁守备,后跟随清初名将年羹尧、岳钟琪等出征青海,屡立战功,升任提三品标右营游击。

汪文鋐身躯魁伟,矫健异常,初任天津守备,旋调宁夏镇前营。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他随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以战功升任贵州游击。雍正初,擢升正三品江西抚标中军参将。

康熙年间,汪氏兄弟同科中进士的佳话

汪氏兄弟均年逾60后乞休,终老乡里。据说汪文鋐回乡之日,家无长物,惟留宝刀一口。汪文鋐日夕摩挲。每每酒酣耳热之际,常常对别人说:“此刀杀人多矣,当年我提兵讨贼时,冲锋馅阵,血染征袍。现在我老了,无能为了。这把刀跟随我的时间很久了,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希望它以后能够为我殉葬。”汪文鋐以九十一高龄去世,死后赠昭勇将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寻迹江苏老地名|古代高考留下多少地名印记,去邂逅“连中六元”的超级学霸
...祐元年(1034),来贤坊的丁宗臣、丁宝臣兄弟二人再次同科高中进士,再次演绎佳话,官府大为惊叹,又将“来贤坊”更名“双桂坊”。坐落于南京贡院街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据记者粗略统计,
2023-06-08 17:31:00
...,沿袭时间较长,曾广为人知。清代“翰林”,是皇帝从同科进士中择优“钦点”,一般每科三五十人,或等同于科举考试的“最高学历”。沈阳在清朝二百多年间仅10人获此荣耀,本地居民视之
2024-03-31 05:19:00
“官吃官”是什么意思? 宋朝一位状元郎“官吃官”同科进士
...官吃官”的故事吗?在宋朝,就有一位状元郎“官吃官”同科进士。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胡旦中戊寅科状元,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胡旦虽以孔孟之道出身,但在性格上却不是中庸
2023-04-20 06:58:00
有一次,他特地来拜访李绅,刚在旅馆住下,家仆和一个市民发生了争斗。得知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然把那个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了起来,李绅说:“过去我曾认识你
2024-06-24 20:05:00
...师。也是这一年,杨万里终于如愿考上进士,族叔杨辅世同科高中,成为吉水科举佳话:叔侄同科进士,轰动一时。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底,杨万里赴任永州零陵县丞。当时,力主抗金的主
2023-10-27 10:23:00
聊聊明清科举进士的上岸史
...春,尚未度过23岁生日的张居正考中了进士。然而,相比同科进士的放松与喜悦,张居正却显得紧张而忧愁。在他眼里,此科只考了二甲第九名,离梦想中的状元还有差距。明清时期,新科进士出
2024-05-17 15:14:00
...屿村即水西林的林春泽与城门濂浦村,也就是林浦的林炫同科进士,接着同朝为官。一天,皇帝上朝时有事问及“林卿家”,两人同声答应,皇上左盼右顾,颇感不便。为了区别,就按他们各自老家
2024-04-28 08:16:00
同起于金榜,究竟有一种怎样的魔力
...同年固有情乎?”李绛回答:“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同年不过是偶然而成的关系,怎么会有情呢?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自科举考试发榜的一刻起,中
2024-05-22 09:07:00
曾巩一家六人同年中进士。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故事至今仍被传颂,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的一个佳话。
2024-10-23 20: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