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锁定科幻这片广阔的空间
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奖书系新书发布会举行

新书发布会现场。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文 胡蕾/图
2月18日,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奖书系(第一季)新书发布会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据悉,此次发布的新书系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的优秀作品合集。本系列共3本书,其中,《灯塔》和《石碑》两部长篇小说均获得长篇小说组一等奖,《中短篇小说合集》收录了获得中短篇小说组一、二、三等奖的8篇作品。可以看到,以深圳青少年写作者为代表的中国青春科幻新力量正在冉冉升起。
“鲲鹏”振翅乘风起,科幻文学“新势力”正在深圳集结
“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指导,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联、共青团市委、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自2021年5月19日启动以来,得到深圳及全国各地青少年科幻爱好者积极响应。
《灯塔》是毕业于南外高级中学的彭林芳在高三时完成的长篇科幻小说。这部40万字的作品提醒着人类在技术进化之余,还要关注思想的进化。“我喜欢在科幻小说里面验证自己在现实中无法验证的猜想,作品中的角色不断探索成长,这也是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不断成长。”一边备战高考,还一边写科幻小说,一年下来,彭林芳不仅以优异成绩考上吉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还拿下了首届“鲲鹏奖”长篇小说一等奖。对此,深圳市学生文联秘书长谢晨认为,彭林芳所取得的成绩是深圳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精彩缩影。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这是收录在《中短篇小说合集》中的《联合世界逸事》的作者李楚涵勉励自己与同龄人的话语。“我的作品希望给读者呈现一些新的东西、新的主题,包括一些新的形式——打破小说和人之间的壁障,创造出‘档案体’这样一种留白丰富,同时感觉真实的文体。”李楚涵表示,希望带给读者们一种“更贴近、更有质感的”阅读体验。
可以看到,对于世界上不同领域的知识的认知兴趣,支撑着几位青春写作者的知识探索,并将兴趣与未来规划进行着颇有见地的融合。已经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楚涵表示,自己选择攻读农业科技相关领域,也兴趣使然,并希望将所学的生物技术、农学相关知识,甚至是“农业中的浪漫”在未来运用于科幻创作中。
而对未来世界、新技术带来的新际遇与潜在危机的想象,也是深圳青春写作者们笔下的一大关注点。在长篇小说《石碑》的作者王艺博眼中,科幻文学的能量所在。在他的科幻想象中,世界被探索新星球的宇航员带回来的能够使人“石化”的病毒席卷,从生化危机的角度对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有趣的描述。而本次书系作者中年纪最小的吕珈瑶,则将目光对准了人工智能。在她的短片小说《人类文明的黄昏》中,“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我想这是人类需要一直考虑,也是最终要一起面对的问题。”尽管仍是一名初一的学生,但吕珈瑶已经将目光锁定科幻这片广阔的空间,“人性和爱是这片空间中最闪耀的明星。”
业内人士:深圳青春科幻写作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
对于“鲲鹏奖”征文中涌现出的种种喜人现象,书系出版方、知识出版社总编辑李默耘表示,获奖作品主题呈现出“聚焦”与“多元”并存的情况。所谓聚焦,是指小作者们的作品多对准了人类文明的宏阔命题,将科幻文学独有的宏大叙事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元则体现在写作者们通过时空穿梭、未来病毒、生命进化、末日选择、新型社会结构推演、新型伦理传承等丰富多样的主题书写,却也能罗织出自己的故事网,体现出了积累多年的科幻阅读素养,和通过训练的科幻写作功底。
“孩子们很幸福,我们那个年纪没有这样的平台环境,自己也没有勇气去写。”科学与幻想基金发起人兼理事长马国宾在阅读作品后表示:“第一个感觉是想象力丰富,笔触非常柔软,场景的设定代入感很强;深圳的科幻产业要发展,需要系统性的思维。文学仅仅解决了想象力的起步和起源问题,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深圳的科技发展将会是很大的支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0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