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丽娜喜欢穿着汉服拍短视频。
丽娜体验簪花。
丽娜在展会上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翁华鸿 图/受访者 提供(除署名外))在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记者见到丽娜。这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女孩,五官立体精致,不仅能轻松地用中文交流,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也能娓娓道来。从在圣彼得堡的大学学习中文,到重庆的游学之旅,再到厦门的求学与生活,丽娜慢慢爱上了中国文化。
她和“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拍摄厦门风土人情、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介绍给海外友人。在这个过程中,丽娜也更了解中国、更爱中国。丽娜说,多彩的中国文化不仅拓宽了她的视野,也让她找到内心的归属感。
【结缘中国】
两次来中国留学 都选择了厦门高校
绾上发髻,身着精美汉服,短视频里的丽娜宛如中国古代画卷中的女子。她以流利的中英文,带领网友一同沉浸于“北京的景泰蓝之美”“神秘的古老村落阿者科”“具有东方韵味的滇中‘普罗旺斯’”……
“从饮食到文化,中国和俄罗斯都有很多不同。”丽娜说,她从小就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2015年高中毕业后,她如愿报考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国际关系专业,不仅将中国文化作为研究重心,还深入学习中国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当时,丽娜的大多数同学更倾向于学习英语、法语、德语等,认为这些语言更易学,而中文被视为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墙”。不同于同龄人,丽娜说她天性喜欢挑战,更被俄中友好关系的发展趋势所吸引,她认为中国和中国文化也许会为她的未来开启更多机会之门。
2016年大一暑假时,学校组织了一次赴中国重庆的文化游学活动。这是丽娜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被当地浓厚的人文气息、美丽的风景、丰盛的美食深深吸引。重庆之行后,她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认真地学习中文,进一步探索这片神秘而丰富的文化世界。
大学即将毕业时,丽娜决定继续探索中国文化。在父母的支持下,她选择来到中国留学,但并未决定要去哪个城市。当她得知一位老师曾在厦门大学求学后,立刻上网查阅关于厦门的相关信息。2019年,丽娜最终决定来到厦门大学,选择企业管理专业。她希望自己能将语言学习与商业应用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平道路。
之后有段时间,丽娜回到俄罗斯在家上网课。虽然可以长时间留在父母身边,但连父母都看出来了,丽娜并不开心。结束在厦大的学习两年后,去年9月,她成功申请进入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继续学习中文。入学后,丽娜加入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她与厦门的故事开启了新的篇章。
【入乡随俗】
厦门是她“第二故乡” 熟练使用喝茶叩桌礼节
每次要从其他地方回厦门时,丽娜总会对朋友们笑着说:“我要返厦了。”厦门之所以让她念念不忘,不仅因为厦门包容开放、厦门人热情友好,更因为这里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创造力。闲暇之余,她喜欢走出校门,乘坐公共交通在城市里穿梭,探寻富有艺术感的建筑,漫步在中山路、鼓浪屿等地,在小巷中寻觅地道闽南小吃……
在日常生活中,丽娜也几乎融入闽南的饮食文化。她喜欢喝绿茶和铁观音,当朋友给她倒茶时,她会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叩击桌面。这是她在厦门学到的一种礼节,表达对倒茶者的感谢。朋友们看到她如此熟练地做这个动作,都会忍不住赞叹:“丽娜,你真的是越来越像厦门人了!”
在厦门这个她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城市,丽娜又一次开始中国文化探索旅程。“海外新声代”工作室的工作是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各地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丽娜和团队成员常常前往中国的不同城市,探访那些承载着中国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地方。他们与当地群众交流、互动,了解中国文化。
“短视频是我们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它能让更多人用最短的时间,感受到中国的丰富与多彩。”在丽娜看来,通过这些短视频,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朋友看到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从而吸引更多人来中国旅游、交流,甚至是工作与商贸往来。丽娜的短视频,以流畅的中英文解说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受到欢迎。
拍短视频时,丽娜喜欢穿汉服。她希望通过穿汉服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意义。她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不仅限于旅行和短视频,她还阅读大量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在大学二年级时,她曾撰写过一篇关于《红楼梦》的学术论文。最初,她只能通过英文译本来理解这部名著。随着中文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她已经能够深入阅读《红楼梦》原著。最近,丽娜迷上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她不仅认真阅读小说,还专门观看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文化桥梁】
对林黛玉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用“她”力量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8月底,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丽娜作为演讲嘉宾,分享她对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理解。她说:“我初读英文版的《红楼梦》时,觉得林黛玉柔弱、容易感伤。来到中国后,我通过社交媒体上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解读视频,逐渐从不同视角重新审视这一角色。我认识到,林黛玉这个角色绝不仅仅是柔弱的化身,而是独立、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象征。”
丽娜还特别提到,在俄罗斯的社交网站上,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小说被翻译并受到广泛欢迎。这些小说在内容上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融入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图景,尤其是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颇具特色。中国文学作品常常用水来比喻女子,认为她们既有如水般温柔宽容的性格,又具备“滴水穿石”的坚韧不拔。书中女性坚毅果敢的形象,也让丽娜对中国女性的内在力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丽娜对中国女性力量的认知并未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她还用自己的双脚丈量更生动的中国,亲眼见证这些力量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展现。她结识许多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女性,如在厦门从事“惠和影雕”技艺传承与创新的女艺术家们。丽娜说,在与她们的交流中,她发现中国女性的力量不仅体现在柔韧与坚毅的性格上,还体现在她们的创造力与国际视野中。丽娜把她们的故事用短视频的形式分享给了全世界网友,收获了很多关注。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广泛。丽娜说,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能传递到世界各地,让各国的读者感受到一个生动、立体、充满活力的中国。而她愿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通过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把中国文化的魅力传播到更广阔的世界。
丽娜
丽娜(PANOVKINA VITALINA),1997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熟练掌握俄语、汉语、英语。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华侨大学“海外新声代”新媒体工作室成员,曾获第五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最佳新人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