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口日报
近日,海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进一步减轻我省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作出部署。长期以来,大量繁杂的社会事务频繁“进校园”,给本应安心办学的学校和静心教书的教师增添了许多负担,进而对育人以及家校关系带来影响。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挡”在校门外,才能切实让教师“解放”出来,更好地在校园这一方净土中专注主责主业、潜心教书育人。
近年来,各类社会事务“大摇大摆”地“进校园”,使得许多非教育教学负担被摊派到教师身上。除了正常上课,教师还得完成信息采集、表格填写、参保统计等杂活,更有甚者,连公众号的“转赞评”、活动组织和拉票等事项,也变成了教师的“分内工作”。这些事务由教师接手后,不可避免地要传达给学生和转接给家长,结果往往是教师苦不堪言、家长不胜其烦,导致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各自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担。须知,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倘若把繁杂的非教育教学社会事务强加给教师、占据其过多时间精力,教育教学的空间就会被压缩,以至于影响教学质量和整个教育生态。因此,绝不能让校园和教师成为社会事务的附庸,要对“进校园”的各类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治理,还教育一片清朗的天空。
据了解,《方案》对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进行进一步精简压缩,根据活动内容并结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将列入清单管理的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精简为5大类7项,要求严格执行审批报备制度,未列入正面清单年度计划统筹的事项,一律不得进入校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事务并非完全不能进校园,一些活动入校给学生进行宣讲教育,再由学生传达给家庭,能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但不能“捡到筐子里都是菜”,而是要以人为本,筛选出真正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剔除商业色彩浓厚且与教育教学脱节的社会事务。对此,相关部门要以政策为指南、以问题为导向,切实以为教师和学生“减负”为目标持续精简进校园的社会事务,并结合实际情况动态更新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减负”取得成效。学校应把好关守好门,对非必要的社会事务进行二次过滤,不能让其“想进就进”,不搞硬性摊派和过度评比,让教师回归教育本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应形成共识,对校园和教育有敬畏之心,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指标任务就把事情扔进校园,少一些打扰、多一些边界感,才能为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实际上,社会事务进校园并非新鲜事,而是老问题,教师的无奈也折射出对这一问题进行规范治理的必要和迫切。接下来,希望通过社会事务“瘦身”为教师“减负”到位,各方合力扎紧校园“篱笆”,才能为教师营造一个心无旁骛、立德树人的良好环境,并更好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吴翠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1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