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提到河北衡水,估计不少人脑子里先冒出来的,是让全国学生闻风丧胆的衡水中学,以及一瓶名叫老白干的白酒。
但在这两张耀眼名片外,衡水还有个隐形BOSS,不仅和衡中一样受到家长追捧,而且和老白干一样能“喝”。
在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人际往来中,它占据着绝对C位;在一整天的头脑风暴后,它是学生们猛嗦的物质食粮;它的年营收不仅超过60亿,更有一个非常“六”的名字——#六个核桃。
● 六个核桃产品
有人说它美味益脑,喝完做题嘎嘎快,多巴胺比成绩先一步踏入清华北大,还拿出了核桃确实能补脑的报告。
但也有人说它是智商税,虽然广告打到央视,但看一眼配料表,发现不过是水、甜味剂、乳化剂和核桃仁的混合体,喝它不如喝白糖掺水。
这些看法,或有迷信,或为偏见。
多次被迫“卖身”、几度从濒临破产中挺过来的养元(六个核桃母公司),其逆袭之路实则是中国企业的极佳写照,暗藏着一段有关担当、奋斗的商业传奇。
1、宁愿背债,不欠工资
1999年,对于盼望着千禧年到来的人们来说,是积蓄力量、拥抱变革的一年。
年仅34岁的衡水老白干生产处处长#姚奎章,正面临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前途光明、事业顺遂的他,要不要接手老白干集团下一家名叫“养元饮品”的企业?
● 姚奎章
这家诞生于1997年的国营饮料公司,原是衡水电力系统的副业,却因经营不善倒欠银行900万,成了电力公司急切甩掉的包袱。
当时的衡水刚建市不久,工业底子薄弱。
时任副市长焦彦龙不舍得一家企业就此破产倒闭,便亲自扎进养元公司,整整调研了七天。
最终,他认为作为国内第一家核桃乳生产企业,养元还有翻盘的可能,就多方牵头交涉,最终说服实力雄厚的老白干集团接盘。
为了不辜负组织的信任,老白干决定找一位有能力、有担当的领导者来接手这个“烂摊子”,看看能否闯出一片天。
1965年出生的姚奎章,高中就读于衡水中学,1986年大学毕业并顺利入职老白干集团,又用10年的兢兢业业从普通技术员晋升至生产处长,32岁就跻身国企高管,前途一片敞亮。
对彼时的他而言,接盘只有一条生产线的养元明显吃力不讨好,成事了要搭上半条命,不成事得搭上半世英名。
最终使他下定决心的,是党员的担当精神,以及那个时代下人们对创业的向往。
可是,他虽有创业的激情,但仓库里堆积的货品并不因此就能变为钞票——由于连年亏损,养元的员工连糊口饭吃都很困难,士气异常低落。
● 养元智汇饮品公司
肩负重担的姚奎章明白,想要改变养元,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凝聚人心。
面对来之不易的订单,缺钱的姚奎章选择从亲戚家借钱购买原材料组织生产,另一边坦诚地对职工们说:
“大伙儿不要害怕,我就是借钱,也绝不拖欠大家一分钱工资!”
正是这种宁愿自己背债,也不拖欠员工一分钱的担当,让姚奎章赢得了员工的信任,帮助养元熬过了最黑暗的三年,虽然仍未实现盈利,但也初步完成了被市政府划转时定的目标,实现了逐年减亏。
2、推出六个核桃,实现万倍回报
养元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是在2002年初,在这个第一场雪来得更晚一些的冬天,老白干集团给了姚奎章一个“特权”:
钱虽然没有,但人可以随便挑。
对此,姚奎章也不客气,直接要来了老白干的销冠范召林,通过施新的营销战略,第二年的销售额便翻了一番飙到1000万元,首次实现了盈利。
不过,此时的养元还只是小打小闹,2005年底的企业改革,彻底为养元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彼时,国家为了激发无数像养元这样中小型国企的活力,就提出“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要求。
为了响应号召,衡水老白干与以姚奎章为代表的养元饮品签署了《产权转让合同》。
改革向来会遇到阻力,哪怕是被姚奎章团结起来的养元。
当时养元厂里有94名员工,有不少人反对改制,毕竟从老白干集团脱离,就意味着养元不再是国企,也就没了托底的靠山。
在姚奎章极力劝说下,最终仍有36人没有参与转让,其余58人共同出资309.49万元,买下了养元饮品的控制权。
但所有人都无法料想到:这份投资的回报率,将会超过一万倍。
当时,养元有一位仓管员,实际出资1万元,等到2018年养元饮品上市后,其持股达129.3215万股,以发行价格78.73元/股计算,其手握的财富高达1.01亿元!
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从1965年掌舵伯克希尔至今已有60年,据统计,他的投资回报率高达5.5万倍。
而养元13年时间获得万倍回报,虽稍逊股神半分,也足以跻身传奇之列。
● 养元团队获“燕赵楷模·时代新人”称号
在万倍回报的背后,姚奎章打出的那张王牌,名叫六个核桃,在巅峰期,它一年卖出了25亿罐。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一个细节,在便利店的货架上,我们能看到椰树椰汁、露露杏仁露(河北限定)等竞品,却很少看到单瓶装的六个核桃。
这是因为六个核桃盯上了一个独特的销售场景——送礼。
● 超市礼品装六个核桃
有零售经验的朋友都明白,单瓶零售的生意,永远都比不上整箱批发的生意。
举个例子,一箱六个核桃20罐,放在货架上一个月可能都无人问津,但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人际交往中,短短几分钟就能卖出好几箱。
对于快消产品来说,提高销量、保障高流转的最优解,就是成为送礼硬通货。
但这个赛道,向来是品牌们的修罗场。
这么多年过去,伊利、蒙牛及一直有着绝对的统治力。
六个核桃,作为一个新品牌,如何从双雄对峙中撕出一个口子?
3、年销25亿罐的努力
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产品,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是能让你的客户信任乃至信赖你。
收窄到快消品领域,想要消费者信任,要从三方面构建:
产品、广告、销售渠道。
六个核桃的成功,正是对这三点做到了极致。
早在1999年揽下养元的“烂摊子”后,姚奎章就对市场和产品进行了深入调研。
彼时,植物蛋白饮品已形成“西唯怡、东银鹭、南椰树、北露露”的市场格局,想要在一众大牌间杀出重围,只能开辟新赛道。
姚奎章从“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角度出发,认为将核桃乳与“健脑益智”的概念相结合,肯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打开地图,我们会发现衡水正处于教育大省河北和山东的交汇处,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核桃乳的起步提供了沃土。
于是,他把目标客户瞄准学生群体,特别是面临升学压力、用脑压力大的中高考学生,果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 六个核桃“状元罐”
除了学生群体,老年人是六个核桃的一大受众,核桃作为营养价值较高的坚果,其衍生产品在老人群体中也备受青睐。
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交往来中,家家户户都有老人孩子,自然,六个核桃也就成了的送礼硬通货。
产品之外,广告的背书,也是新品牌与消费者构建起信任的重要桥梁。
在那个电视仍是主流娱乐的年代,央视的广告成就了无数产品,比如小罐茶,比如洽洽瓜子,比如飘柔,还比如,六个核桃。
当时,姚奎章花费大价钱在黄金时段的广告轰炸,一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火遍了大江南北。
● 郎朗代言六个核桃
除了传统的广告投放,姚奎章还善用节目赞助来强化品牌联想,最著名的就是赞助江苏卫视《最强大脑》。
当舞台上的天才们对着复杂的数字矩阵、旋转的立体迷宫信手破解,他们超乎常人的脑力操作,无疑是屏幕前的观众惊呼与羡慕的对象。
每当镜头扫过台下的赞助商Logo,或是主持人笑着说出“感谢六个核桃的支持”时,观众就把六个核桃和超凡脑力关联在了一起。
有效的投流,让六个核桃从一个区域性品牌打开了全国知名度,为其后续的市场拓展和销售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产品主要靠研发、广告主要靠投钱,那么面向一线的渠道拓宽更是一场恶战。
在巨头林立的饮料市场,新品牌想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必须先得到超市老板的认可。
为了突出重围,姚奎章没有选择在大城市与成熟品牌硬碰硬,而是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将重点放在了农村市场。
他以衡水为中心,面向周边100多个县级市场的农村小超市进行招商,实行零风险代理制度,极大地提升了代理商的积极性。
然后,抓住领袖消费群,通过社区推广、校区推广等方式,在消费者中建立认知,再进行爆发式的铺货,高密度、深度化地覆盖市场。
但这种“水漫金山”式的市场渗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姚奎章毫无老总的架子,亲自带着养元人,乘坐大巴车穿梭于各个县城,挨家超市地拜访洽谈,凭借十足的诚意与耐心,最终搭建起了“六个核桃”的销售网络。
4、一亿公斤核桃撑起的口碑
在姚奎章的带领下,六个核桃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成功的营销策略以及深入的市场拓展,迅速崛起为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其销售额和市场份额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
在2008年至2015年间,养元饮品的营收由2.85亿元飙升至91.17亿元,年销25亿罐,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4.09%。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养元饮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关于“六个核桃”产品中核桃含量、补脑功效等方面的质疑也时有出现,对品牌形象造成了影响。
另一方面,植物蛋白饮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六个核桃始终面临过度依赖大单品的问题,核桃乳贡献的营收常年占据养元总营收90%左右。
2020年,养元饮品的销售额出现下滑,跌破45亿元,较2015年跌幅超20%。
● 2014-2024年养元饮品营收情况
种种迹象表明,六个核桃在经历了高速增长期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姚奎章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拿出做好产品的态度,积极面对市场竞争。
比如说去年,六个核桃取得了“核桃采购量全国第一”的认证,其一亿公斤的采购量不仅使“六个核桃中没有核桃”的谣言不攻自破,更带动了云南、新疆等地的核桃产业发展,切实帮助了农民。
● 六个核桃新疆原料基地。图片来源:养元官网
此外,养元还联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编撰并出版《核桃与脑健康科学》专著,用科学提高消费者对核桃乳的信任。
在产品端,养元也不断拓宽品类,针对细分人群和细分场景的系列化产品,如针对学生群体的“易智状元”“高考加油罐”,针对养生人群的“养元红枸杞饮品”“低糖型”核桃乳,以及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无糖型”核桃乳等。
在营销端,六个核桃同样与时俱进,不再拘泥于电视台广告,而是抓住了新媒体的风口。
比如赞助罗振宇老师的跨年演讲、和志愿名师张雪峰合作等,持续在用脑、补脑场景中刷屏,占据消费者心智。
而这些努力,消费者也看得见。使得六个核桃近年的口碑越来越硬,年营收也回暖并稳定在了60亿附近。
5、他山之石
对于养元来说,虽然守住了60亿的年营收,但依旧是难寻第二增长曲线,核桃乳外的饮品扩张成效不佳。
姚奎章有自己的应对之策:内求不得,转求诸外。
他把卖饮料赚来的钱投向了远方,比如说,更需要资金的高科技领域。
2023年底,养元饮品就对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增资16亿元,用相当于集团90%的年净利润投资并助力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
● 河北养元向长江存储增资16亿。来源:养元饮品对外投资公告
这份投资直至今天,才因商业机密解禁才被大众所知。
长江存储作为国产存储芯片的龙头,其发展需要助力,其回报也同样稳定。
养元此举,也为所有陷入增长困难传统企业提供了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过去,中国的企业大多是低端产业,靠着市场积累了巨大财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本身或许显得落伍。
在这种情况下,使资金流向更有具高科技的行业,无疑是新旧行业交接的最优解,激发了整体的活力。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它孕育出的企业也会被这种气质晕染。
养元这段从负债900万到支撑起百亿市值,从衡水一隅到反哺半导体事业的历程,藏着太多中国企业的生存智慧。
或许,它就像衡水这座城的性格——既有衡水中学般的专注执着,盯着“补脑”场景死磕二十多年;也有老白干般的醇厚扎实,有着“不欠工资”的担当打底。
● 衡水一中,图片来源:摄图网
从2005年推出六个核桃至今,养元和养元人已历经20年的风雨,靠着担当与专注,熬过低谷、迎来辉煌。
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养元人正面临一场“大考”:
在向高科技领域投资的跨界中,该如何平衡对核桃饮的专注,拿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六个核桃的品牌神话,又能否持续书写下一个20年?文/吴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3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