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403秒新纪录,中国“人造太阳”如何做到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4-14 05: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东方超环建成17年来不断冲破极限

403秒新纪录,中国“人造太阳”如何做到

403秒新纪录,中国“人造太阳”如何做到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王夙素摄 ■本报记者 许琦敏 通讯员 叶华龙

403秒!第122254次实验!4月12日21时,一项新的世界纪录诞生——正在运行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了2017年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101秒的纪录。

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在地球上建造可控并持续反应的核聚变装置——“人造太阳”,是人类终极能源梦想。但要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需要上亿℃的等离子体、超过千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挑战极大。为此,全球科学家已经努力了70多年,中国科学家则为此奋斗了40多年。

抱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人造太阳”创新团队在40年的核聚变征途中不断冲破极限,一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部分核心技术领跑,历经十二万多次实验终于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

从1亿℃到-269℃,1.2米之间的“冰火两重天”

一般物质达到10万℃时,原子中的电子就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形成等离子体。太阳可以维持几十亿年发光发热,靠的就是核聚变。然而,要在地球上实现可控核聚变却非常困难。

上世纪50年代,苏联科学家建成了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由封闭磁场组成“容器”,可以把炙热的等离子体“托举”到半空中持续加热。这个方法被视为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上世纪70年代末,位于合肥蜀山湖畔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将已停机的苏联托卡马克装置T-7引入国内进行改造。1994年12月,由T-7改造成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首次获得等离子体,成为中国第一代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在此基础上,等离子体所的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升级改造计划——“HT-7U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计划。项目于2003年10月更名为EAST,即“东方超环”。

直径8米、高11米的东方超环看起来就像个巨大的锅炉。在它内部,同时承载着1亿℃(等离子体)的超高温和-269℃(超导体)的超低温,而两个极端温度间的最短距离仅为1.2米,可谓“一米之外,冰火两重天”。

从等离子体所创始人陈春先,到引入T-7的中科院院士霍裕平,再到潘垣、万元熙、李建刚、万宝年等几位院士的带队引领,EAST大科学工程团队40多年坚守在“人造太阳”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上攻坚克难。

2006年,东方超环正式建成,成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国际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此后的17年间,EAST大科学团队推动中国的“人造太阳”一次次冲破极限,逼近核聚变所需的严苛条件:2017年,东方超环创造了101.2秒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2018年,实现了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1亿℃的稳定运行;2021年,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101秒和1.6亿℃20秒等离子体运行……

东方超环的成功建设和运行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认可。它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次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国际学术界称它“是世界聚变工程的非凡业绩,是世界聚变能开发的杰出成就和重要里程碑”。

自主研发68项关键技术,建设资金最少、建设速度最快

然而,在东方超环项目启动之初,摆在EAST团队面前的是一条前途未知的荆棘路。超大电流、超强磁场、超高真空……一个个“拦路虎”背后,是许多关键技术由发达国家掌握的“卡脖子”困境。

2000年,项目刚启动,就被超导材料研制泼了凉水。超导材料是东方超环成为世界第一个全超导装置的基础——没有它,装置就建不成。而要实现超导,必须让长度达到公里级、粗细却只有0.8毫米的超导线没有任何折断甚至细微的裂缝。面对这个难题,连请来的国外专家都束手无策,这让团队成员急得吃不下饭。

怎么办?只能靠自己,迎难而上。在尝试无数种方案后,团队最终做到每一根上千米长的超导线都能够100%不断线。

“没有路,就‘砍’出一条路。”在EAST建设期间,团队很多人吃住在实验室,几乎分不清白天黑夜,有人笑称练就了“军大衣一盖就能睡着,实验喇叭一响马上就醒”的特殊能力。当EAST总装“号角”吹响,各项系统部件陆续就位,20项大的子系统、数百名工作人员同时作战。

在科研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在相对简陋的实验室里,EAST大科学团队自主研发了68项关键技术,建成了20个大系统,完成装置建设并实现工程调试一次性成功。与国际同类项目相比,东方超环建设资金最少、建设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走向世界聚变舞台中央,“中国设计”应用于国际大科学工程

怀揣梦想,EAST大科学团队逐步走向世界聚变舞台的中央。2006年,东方超环加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成为ITER中国工作组的重要成员。

团队承担了超导导体、校正场线圈、超导馈线、电源、诊断等部件或装置研制。最后,所有承担的部件研发任务做到了100%合格、100%国产化,产品质量和进度均处于ITER七方30多个国家之首。

凭借领先的研发工艺和质量标准,团队还通过国际竞标,赢得了欧盟难以完成的大型超导磁体建造任务——面对这个直径超10米、总重400吨的超级线圈,中国团队用百余项行业标准和上千个控制节点保证了绝缘质量的零缺陷。

国际竞争,拼的是硬实力。凭借东方超环领先的技术优势,团队修正了法国主导的ITER电源和日本主导的超导馈线设计方案的严重缺陷,实现了向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输出,让“中国设计”应用于国际大科学工程。如今,东方超环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装置中最前沿的国际开发平台之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开展广泛交流合作。

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打开“人造太阳”的梦想之门,已不再只是远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6 21: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上追“太阳”的人——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胡建生■ 本报记者 鹿嘉惠人物名片:胡建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长
2023-07-21 03:36:00
这场聚变行动事关人类未来,石油只能算个四级经销商
...AST)屡获重大突破,今年4月12日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的新世界纪录。图为实验总负责人龚先祖注视着实验成功后的数据
2023-05-15 14:16:00
点亮聚变的“第一盏灯”(科技强国·奋斗之路)
...在第122254次实验中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图为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资料图片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下称“等离子体
2023-05-15 06:50:00
大科学城里的“逐日”故事
...1994年12月,由T-7改造成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首次获得等离子体,成为中国第一台超导托卡马克。图为世界上首台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东方超环
2024-11-12 06:01:00
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中国核聚变装置屡次创下世界纪录
...”,即成功实现超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也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
2025-02-25 07:34:00
够用100亿年?中国人造太阳堪称世界奇迹,美急了:技术哪来的?
...可以在内部产生一层薄而强大的磁场,因为聚变时产生的等离子体内部充满了电流,这层磁场可以和等离子体内部的电流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将等离子体约束在容器内部,不让它直接接触反应堆的内
2022-12-27 02:02:00
铸国之重器 攀科学高峰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同年,EAST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成功。此后17年来,研究团队解决了超导磁体
2023-09-18 00:29:00
...3年的时间,就设计、研发和建造了洪荒70装置,成功实现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全球首台全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也是全球首台由商业公司研发建设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创造了全球超导托卡马
2024-09-20 00:13:00
...应堆。在该反应堆中,氢同位素被加热到极高温度来产生等离子体。韩国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先进研究装置(KSTAR)是韩国聚变能研究院的设备,被称为“人造太阳”。创造新纪录的韩国聚变
2024-04-03 18:0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一年一度的天猫双11购物节再次引爆消费市场。但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关键词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或“流量”,而是全面转向“效率”
2025-11-10 20:57:00
这个周末,朋友圈彻底被KPL总决赛刷屏了。这场赛事创下12秒售罄门票、6.2万人现场观赛的亮眼成绩,一举打破单场电竞赛事观众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5-11-10 16:46:00
重获森林呼吸:“半亩森林”在杭发布新品,开启环境益生菌空气净化新纪元
2025年11月8日,杭州梦想小镇络绎科学社区迎来了一场充满科技想象与生活温度的创新体验活动——体验π|环境益生菌,开启“森林呼吸”新纪元
2025-11-10 15:40:00
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升级 多语种 AI 客服暖心上线
近日,武当山智慧旅游平台迎来重要升级,智能 AI 客服多语种功能正式上线,为全球游客打造无障碍智慧游览新体验,也标志着景区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025-11-10 15:31:00
“双11”火到海外,全球网民纷纷加入抢购浪潮厦门空港迎来跨境电商出口高峰东南网11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孙春燕)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11”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2025-11-10 11:19:00
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华住集团举办提振消费主题签约活动
11月6日,中国银行携手中国银联、华住集团,在商务部、文旅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政府的共同见证下,成功举办“聚力进博新引擎
2025-11-10 11:26:00
澳柯玛推出2026年风冷无霜、立式多系列冷柜新品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双擎智控,深冷领鲜”——澳柯玛2026年制冷营销峰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渠道商及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
2025-11-10 11:31:00
赛德斯耳机产品线深度盘点:以精准科技满足全场景音频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音频市场,一个品牌能否立足,关键在于其产品线能否精准覆盖多元化的用户场景。游戏耳机品牌赛德斯(SADES)通过其精心布局的耳机产品矩阵
2025-11-10 12:08:00
神都镜像照见数字文明 作家维摩眼中的“河洛智慧”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在千年古都洛阳的深厚文明积淀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11月5日,作家维摩参加了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
2025-11-10 12:39:00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专访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CMO薛铮:以轻量化“语义桥梁”助推虚拟现实产业智能升级
鲁网11月10日讯 (记者 尤奕钧 刘晓伟)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自然语言处理(NLP),NLP依赖于算法和模型分析
2025-11-10 11:34:00
卖场变生活场能否“赢”客?解码五缘湾商圈零售新生态
京东MALL的DIY电竞区人气高。(京东MALL 供图)五缘湾天虹超市将闽南古早味引进精品区。(记者 庄筱婧 摄)五缘湾天虹超市将“烟火市集”升级为顾客的“星级家庭后厨”
2025-11-10 08:13:00
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上,国家移民局、国家网信办联合发布外国人资讯服务App——SinoGuide。SinoGuide旨在帮助外国人更好融入并体验中国丰富便捷的数字化服务
2025-11-10 09:49: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祥晟、罗晋粤)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从算力基建到智能产品
2025-11-10 07:03:00
11月7日从太原福莱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获悉,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日前公示,福莱瑞达与太原科技大学联合研发的“多形态货物的智能抓取与装车技术及装备”项目
2025-11-10 07:19:00
江苏南京: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
建模降本、“鹰眼”护安全、机器人夜检地铁……以“智”赋“能”,南京AI军团点亮智能制造□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周容璇 实习生黄倩以“激光扫描+AI建模”
2025-11-10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