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论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10 08:20: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张晓东 安徽省阜阳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随着纪录片的形式越来越多,业内对纪录片类型争议也越来越大,不同专家对此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界定。但纪录片也是视觉艺术产品,拍得好看,让受众看得下去,这是制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021年,阜阳广播电视台创作完成了安徽省重点文艺项目——纪录片《我们村的年轻人》。这是一部描述返乡大学生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工作生活形态的片子。该片后来获得了安徽省2021年度国产优秀纪录片、安徽省广播电视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和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并参评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

纪录片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纪录片形式越来越多,业内对纪录片类型争议也越来越大,专家对此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界定。但笔者觉得,纪录片也是视觉艺术产品,拍得好看,受众愿意看、看得下去,这是创作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此画怎讲》系列纪录片中,导演通过情景演绎、反向穿越等方式另类演绎名画,成为一种纪录片创作新样式。

本文从《我们村的年轻人》入手,谈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破题

拍摄一部纪录片,它想讲什么,怎么讲?这是纪录片导演要做的第一件事。创作《我们村的年轻人》前,阜阳广播电视台做了很多调研,如国家、省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阜阳的一些成绩、亮点等,最终决定以返乡大学生为切入点进行创作。2000年之后,大批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走进农村担任“村官”并发展农业,这一批批大学生就是农村和时代间的纽带。

讲好故事

讲故事,是老生常谈。做新闻要讲好故事,做纪录片更要讲好故事。纪录片讲故事,要以真实为基础,但真实不意味着其中没有任何导演的设计和思路。

怎么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方式讲故事,这与导演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及其性格都有关系。所以,面对同一堆素材,100个导演能剪出100个不同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时代与社会、人与事间的关系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它记录人间烟火,抒发家国情怀。不论纪录片记录的是“人”或“事”,最终都不能脱离人和事所处的时代。人和事,都是一个时代的微小个体。但任何一个人和一件事,都直接反映其所生活的时代。只要把握住这个关系,纪录片就有深度。

二、要注意设计开头结尾、怎么铺垫矛盾冲突、怎么起承转合

《我们村的年轻人》里涉及的人物很多,有姚银邦、葛翔、马寨的“村官”们、葛翔的员工等,可以说是一部群像。但最终该片定下以葛翔和姚银邦为主、其他人物为辅的思路,以两位主人公相似的时间线相互交叉的叙事方式,讲述这个故事。

三、一定要注意故事的合理化

部分纪录片为何会闹出新婚之夜读党章、农业大棚杂志栏的“笑话”?尊重事实、尊重事物发展规律,设计但不干预你的拍摄对象,才能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情节。

要多用镜头去说话

纪录片创作者要用镜头来表达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心理矛盾和人物关系矛盾,但大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镜头说不清楚,就摞解说词;解说词不擅长,就使劲加音乐。

《我们村的年轻人》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有个叫老五的大叔,非常固执,当地政府做农民的工作,想把大家的地集中起来,整体流转给生姜种植大户,让这些外来的大户能够连片种植,留在当地发展生姜产业。老五所在的村里,除了老五之外,其他人都同意土地流转了。老五一开始还在打哈哈,但村干部还想劝导,老五就恼了,表情也从笑着变成思考变成了恼怒。此时,通过镜头语言,在场几个人的性格就跃然纸上了。

恰当地使用音乐

纪录片为什么要用音乐,是用来引导情绪?还是用来转场、控制节奏?还是交代时间空间背景?在做纪录片时,音乐也应归于声音的一种,与现场声、配音、采访、特殊音效一样,服务于纪录片的整体结构。

要扎根泥土,仰望时代

近两年来,阜阳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选题都是围绕农村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创作者非常熟悉农村。

纪录片创作者拍摄熟悉的人和事,了解拍摄对象的心态,理解他们的行为。越贴近拍摄对象,作品就越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在拍摄过程中,创作者与拍摄对象产生共鸣,其作品也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当创作者俯下身子,了解其所拍摄领域,让自己成为内行人,就能发现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我们村的年轻人》里面有一段情节。葛翔拿着花对车间里捡花的老太太说:“你筐里达不到长度的花,都要筛下来,不能包到纸箱里。”如果纪录片创作者不是内行人,可能会觉得这个细节说明葛翔心很细,是个有良心的商人。但这个行为恰恰是农业流通领域里最大的一种转变。农产品从地里摘下来,并不能直接成为商品,要经过筛选、分类、分级等环节。以前,农民收入之所以不高,就是因为他们直接销售农产品,只能获得农业流通领域里利润最薄弱的一小段,而葛翔正在把这种新观念带给农民,这也就是村里年轻人存在的意义。但很明显,如果创作者不俯下身子去了解,就无法精准表达、捕捉到这最有力量的细节。

为什么说眼睛看得要越高越好,要感受时代的脉搏、仰望时代的星空?笔者觉得,做纪录片,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时代性。因为,有时代的印记,纪录片的存在才会有意义。每个人都是时代的缩影,大主题可以从小切口切入。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农民徐淙祥回信,鼓励广大农户要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为了在这个片子中记录下这一重要节点,拍摄者三次使用村里大喇叭进行转场,并重点增加了村里午收的相关情节,最终把这个重要事件记录在纪录片里。

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才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让创作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拍摄时,阜阳广播电视台捕捉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葛浩新和葛翔父子俩在午收田头算账。种植碧根果的葛翔,一亩地的收益达到一万元,而一直以种粮为主的葛浩新,一亩田的收入大约是两千元。葛翔对父亲说:“看来还是经济作物挣钱,我一亩地的收入是你的五倍。”听了这话葛浩新生气地说:“如果大家都想着挣钱,都去搞经济作物,都不去种粮食了,今后我们拿钱买不到粮食了咋办?”当时,葛浩新的这段话引起了编导的重视,后期剪辑中把这段话原汁原味地剪了进去。2022年夏天,粮食安全成了热词。如果不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走向,编导可能仅仅把这段情节作为一个小冲突来处理。

现在,人们正被碎片化的视频传播围猎,电视的生存空间被各种媒体、平台挤压。但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输出的终归还是内容,而不是那传播的那个载体。

参考文献:

[1]谢明宏.活捉纪录片新物种,《此画怎讲》为传世名画破壁

[2]文艺报.“活”起来的名画——评网络纪录片《此画怎讲》

[3]黎河.一场“破壁”实验之外,《此画怎讲》何以成就纪录片新物种?

[4]韩飞.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国际传播的观念与路径创新.《中国报道》

[5]陈曦《文学的故乡》:还原作家们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0 11: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大连日报辽宁省电视纪录片高端研讨会在连举办与时代共鸣 讲好大连故事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冉嬛)4月16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辽宁省广播
2024-04-17 00:03:00
小红书短片参展电影节,“微型纪录片”让更多普通的“我”被看见
在传统认知里,纪录片意味着严肃深沉的内容、专业的设备及复杂的拍摄技巧,如今社交媒体上那些普通人“自拍”的短片,却刷新了人们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
2024-10-26 13:41:00
扬·舒特“云亮相”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班 畅谈电影创作与教育
...史上留下了很多作品。其中,扬·舒特拍摄的移民题材的纪录片,区别于其他人在移民题材上所表现出的沉重和郁闷。相反,观众在扬·舒特的纪录片里看到了幽默、有喜感的人物。虽然他们在生活
2022-12-21 22:58:00
PICO推出VR探险求生互动纪录片《跟着德爷闯东非》
纪录片领域,荒野求生类型一直是顶流般的存在。主角在未知领域里突破身体的极限,向大自然发起挑战的画面,不断刺激着观众身体中的冒险基因。8月19日,PICO与全球纪录片品牌Disco
2023-08-18 19:50:00
国内首部大型3D纪录电影明日上映 五位国际电影大师加盟《新三峡》
...峡》摄制组与好莱坞著名视效总监恰克·康米斯基、著名纪录片导演凯斯·梅林签约,邀请他们加入《新三峡》剧组,担任视效总监和艺术指导。恰克·康米斯基被美国誉为“好莱坞3D技术之父”
2025-06-25 09:17:00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新赛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与著名导演焦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
...座”活动在大众传媒大厦四楼报告厅举行,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老师为大家带来题为《从<俺爹俺娘>到<乡村里的中国>,从纪实摄影到纪录电影》的讲座,同
2023-12-26 20:25:00
...光明日报十年一顾,沧桑巨变。近期CGTN推出的四集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决心》通过新颖的主题设置、国际化的传播语态、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中国在过去十年里的巨变,并深入地分析了
2022-12-22 11:10:00
探索纪录影像发展的更多可能
...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独特韵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关注到,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023-12-21 07:06:00
《再会长江》:日本导演竹内亮用“老友记”见证中国十年巨变
十年前,日本导演竹内亮为NHK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记录了长达6300公里的长江沿岸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在这个过程中,他深深爱上了中国这片土地,并决定迁居中国。
2024-05-23 16:1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安徽货车司机宋亚飞向千里之外发出“生命种子专递”
大皖新闻讯 “能救一个人,这趟‘活儿’比跑再多运输都有意义!”躺在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宋亚飞向工作人员说道。近日,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种子专递”在安徽省亳州市完成
2025-10-06 14:14:00
“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四)晚,“月是故乡明——2025海峡两岸(漳州)中秋晚会”
2025-10-06 12:40:00
固安县图书馆:8项“双节”特色活动赋能文化新场景
河北新闻网讯(陈放、姚君楠)金秋“双节”至,书香满固安。10月1日起,固安县图书馆以“家国同欢·美德共传”为核心主线,拉开8项特色文化与健康活动帷幕
2025-10-06 10:12:00
秋染太舞小镇
10月5日,游客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游玩。国庆假期秋意渐浓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树木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与枫叶染就了层次分明的金黄与绯红如画的秋色吸引来众多游客打卡游玩10月5日
2025-10-06 07:5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10月2日上午,北京游客王珊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外,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最新上线的AI数字人导览
2025-10-05 08:26: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访谈|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访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近日,本届杂技节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子恒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节之一
2025-10-05 08:33:00
“快来韭菜坪,一起吹吹风”
纵情韭菜坪,撒野二台坡。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友称为“大地波浪”的13公里公路——车辆驶过连续起伏的坡道,时而冲上“浪尖”
2025-10-05 16:43:00
国庆假期第五天,景德镇“鸡排大道”人气超高
大皖新闻讯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走红后,引发全网关注,每天被各类镜头“围观”。9月30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景德镇
2025-10-05 16:50:00
进入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旅绽放异彩,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全市旅游市场人气非常火爆。1日至3日,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
2025-10-05 18:18:00
10月8日休息?“鸡排哥”澄清:正常出摊,食品安全有检测报告
大皖新闻讯 近日,关于景德镇“鸡排哥”8号将暂停出摊,计划休息的说法在网络上引发关注。10月5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明确表示8号他没有计划休息
2025-10-05 18:37:00
农行城西支行:情暖中秋,一张矮凳的“无障碍”柜台
鲁网10月5日讯“吱呀——”一声轻响,农行城西支行的玻璃门被缓缓推开。正在整理单据的大堂经理张静抬头,看见一位特殊的客户
2025-10-05 22:02:00
视频摄制:李畅 曹铮
2025-10-05 20:40:00
东湖漫评:让“青春馅料”裹满奋斗味道
中秋的月、国庆的红,总会在金秋时节撞个满怀。街巷里飘起的月饼香,不仅裹着团圆的甜,更藏着村社区工作者们专属的“青春馅料”
2025-10-05 23:34:00
与国同庆,与子偕老 这个“十一”婚庆市场有多火?
大河网讯 这个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有喜庆的节日气氛,还有浓浓的甜蜜爱意。“八天假期,七场婚宴”“国庆好像全国人都在结婚”……此类调侃刷屏社交网络的背后
2025-10-05 20:39:00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