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咪哩李人的家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08:3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李文波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建设,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翻开家谱,映入眼帘就是那句话:“柳树弯弯滑石板,晒得三石三斗老苦荞。”这是族人们口口相传的一句话,族里长辈常说,只要遇到能说出这句话的,他就是大中山咪哩李家的亲人。大中山咪哩李,属彝族支系,有自己的语言。据记载,始祖李子成选址玉溪新平平掌乡大中山,就地取材,土充墙、木穿斗、闪片顶,在笤箕平地上盖起了李家第一所三间一耳房。从此,咪哩李人就在这里定居生活。

因为上学,我初中毕业后就离开家乡,往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家乡却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家乡的人、家乡的事总是那样亲切,我也常常会想起小时候父母讲的家乡故事。

咪哩李人坚持“非我不取”,视偷盗为奇耻大辱,家家户户出门不锁门,地里的庄稼、蔬菜、瓜果无须看守。不耕地时,耕牛长期放入深山无须提防被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待人诚实、重诚信守信誉。当时族里大多数的人家都靠砍竹子编篮子卖获取经济收入,过年过节吃的米及糯米舂粑粑,都要从镇里用篮子换回,这涵养了族人勤劳质朴的优秀品德。在大中山咪哩李人,男人都会编篾货,很多妇女会编篮子,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关于咪哩李人的故事有很多,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段辛酸的往事。在20世纪80年代,我父亲和几位大伯叔叔嬢嬢都在上学,由于家里面有七个孩子,生活过得很辛苦,父辈们上学的钱成了大问题,常常需要边打工边靠家里帮助才能维持学业。然而他们始终坚守清廉底线,借钱维持学业,打工偿还债务,每餐都是咸菜就米饭,偶尔吃一次肉,都要几个人合着买一份分着吃。当时,家里主要靠爷爷带着编制好的篮子等物品拿到很远的一个乡镇去卖,以此为父辈们上学提供经济支持,但是意外却发生了。一个暴风雪的晚上,外出卖东西的爷爷迟迟没有回家,等家人发现时他已经冻死在深山中。奶奶在世时每每提及此事,总是泪流满面,说爷爷一辈子都在过苦日子。

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但是从父辈口中了解到,他常常教育子女,要坚守做人底线,诚实守信,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遇穷人莫欺、遇恶人莫怕。这些教诲,自然而然也传到了我这里,一直以来都是我处事的准则。

现在,大部分咪哩李人已从老家大中山走向玉溪、昆明,甚至是省外、国外。但是家乡有我刻骨铭心的往事,那里有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那里有直面困难挫折的勇气决心,那里有我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撑,那里有一代代咪哩李人接续奋斗、走出大山的历史。

(作者单位:石林县纪委监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宜)春植青幼苗,秋收黄金叶。自开磅收烟以来,元江县咪哩乡始终把党的初心使命、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多措并举服务烟农,持续做好收购工作,促烟农增收致富。进入收购季后,
2023-09-07 00:03:00
瓦纳村乡村振兴底气足
...飘忽的晨雾漫过起伏的青山,笼罩着宁静的山村,元江县咪哩乡瓦纳村瓦纳小组宛若置身仙境。当旭日东升,雾气渐渐消散,瓦纳村沐浴在晨光中。从不起眼的小山村到绿美乡村,瓦纳村通过绿美行
2024-03-01 00:39:00
乡情暖暖 年味浓浓
...记者 熊长青 高乾恒 文/图 1月30日,气温回暖,元江县咪哩乡瓦纳村委会紫驼骆村民小组下寨的年轻小伙们早早汇聚到村里的广场上,他们的热情也像这回暖的天气一样,大家各
2024-02-07 01:03:00
...开展情况和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发挥情况,并在咪哩中心小学开展手拉手“红领巾图书角”援建仪式。“来玉溪之前,我们在本地中小学里发动募捐。今天,我们把募捐的资金、书籍及学习
2024-04-15 01:15:00
...禄女儿焦守云倾情讲述“裕禄讲堂”开进北京宣讲淄博好家风□本报记者 董振霞淄博焦裕禄精神宣讲团在北京设下“专题课堂”,第一堂课是围绕着焦裕禄精神为淄博在京流动党员讲“淄博好家风
2023-07-30 02:57:00
听黄埔家风故事,凝聚“家”力量
...25日,“奋进新征程 共筑家国梦”黄埔区2024年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主题活动在南岗街沙步社区融德里举行。本次活通过家风故事宣讲、优秀家规家训分享、有奖问答等方式,号召市民群众共
2024-05-27 10:25:00
...19日第 03 版)冬日,凌晨3点,户外还是寒风扑簌,广东中山水出铺锦水产养殖基地已是灯火通明,一片热火朝天,一条条手臂粗的淡水鱼活蹦乱跳。养殖户老梁为客人做着介绍:“这是中
2024-12-19 04:42:00
...廉洁文化建设,推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自觉投身清廉家风建设,筑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紧盯关键少数,湖南把针对“一把手”配
2023-02-27 15:33:00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黄楚怡什么是家风?家风是一家之风范,无形却能深入到每位成员的内核,外化并规范于行为,代代传承。所以,家风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和人生观,是一个
2023-12-29 07: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