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丹青
“技能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天待在车间,面对着机床,日复一日重复操作,十分考验我们的心态和抗压能力,遇到瓶颈过不去时,我也会闹情绪,扛不住压力时,我也会偷偷掉眼泪。”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选手龙伟杰分享道。
2024年9月,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举办,中国代表团表现出色,以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的首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技能力量。今天,包括龙伟杰在内的5位“00后”金牌选手代表讲述了他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故事。
说起数控铣,感觉陌生又遥远。但实际上,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像手上戴的手表、轮船上的螺旋桨等,都是由数控铣加工出来的。在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要加工的零件都是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考验选手的实际操作能力。
龙伟杰举例道,赛场上允许的误差范围是0.02毫米,差不多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而且要保证上百个检测尺寸的准确。“因此,数控铣项目也被称为‘精度之王’。虽然它难度大、要求高,但却是我国的强项。在第47届世赛上,我们实现了‘五连冠’。”龙伟杰说。
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刘欣茹获得了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金牌,这是我国在该项目中的首枚金牌。
“糖艺/西点制作项目赏心悦目,充满甜蜜,但这背后可都不简单。”刘欣茹在现场举起一张照片,向大家展示她在世赛中创作的最大的糖艺造型,高1.2米,“就像我现在坐着这么高,全部用糖制作,没有任何支撑,纯手工捏制而成,因此难度非常大。”
精湛技艺不是一蹴而就,它来自点滴积累。训练时,糖的温度要达到八九十摄氏度,并且需要纯手工拉制。虽然戴着硅胶手套,刘欣茹也会经常被烫出泡,常常一个泡刚好,另一个泡又出来了。大型作品拼装时难度很大,经常会突然倾倒、侧翻,功亏一篑,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就像她的微信签名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和刘欣茹一样,金牌选手李宏宇在训练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中,遇到过很多瓶颈。但他热爱钻研技能,敢于面对困难,并乐在其中。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学习水晶头时,要解开像麻花一样缠绕在一起的线芯,最初我需要五六个动作才能把它解开,后来经过不断改进优化,最终只需要一个动作就可以把线芯解开。”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李宏宇找到了快乐和信心,也让他慢慢成了技能强者。
而在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金牌选手鲁静怡看来,战胜困难,靠的是坚持。在训练过程中,她遇到最突出的困难是如何快速准确地称量样品。“这听起来可能不难,但其实它的要求没有上限。”
为了实现更快更准,教练要求鲁静怡用差减法在两个小时内,不间断地称量80个样品,并且保证准确度。刚开始,她反复练习了很久,没能达到要求。“可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不停地练、反复地练。”渐渐地,鲁静怡和她的工具仿佛形成了默契,每次都能一次性准确地称量样品。“到最后,我完成80个样品的称量只需40分钟。”鲁静怡说。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珠宝加工项目的设计题目是“自然主义风格”,22岁的张宇鹏制作了一件具有中国元素的鸟形发簪。鸟的尾部被设计成3片花瓣,融入自然主义的设计构想,“分别代表着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中年和老年,对应着技有所成、技有所获、技有所享”。
最终,张宇鹏以领先第二名17分的成绩获得了该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张宇鹏介绍,这个项目的难点是,在纯手工、不借助数字工具的情况下,制作出误差在1毫米以内的首饰作品,这么小的误差,用肉眼是没有办法衡量的,需要长时间的技能累积和经验才能达到。
在龙伟杰看来,金牌的荣誉不仅仅属于他个人,还蕴含着一种强大的工匠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全国,还有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青年技能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觉得,现在是我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最好时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持续地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龙伟杰说。
(中工网北京1月16日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7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