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教育孩子太难了,我们家孩子是油盐不进,每次跟他说话,他不是假装听不见,就是故意跟我唱反调,我说东,他偏说西,好说不行,打骂也不行,我真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孩子不是故意跟你唱反调,就是家长听不见……
这样的问题,每天都会有家长问我,甚至有些家长会因为孩子的这种表现来质疑自己:
是不是自己做妈妈做爸爸很失败,是不是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教育上存在了什么样的缺失,才导致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呢?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这篇内容,一定要点赞+收藏。
孩子不愿意听你说话,或者故意跟你唱反调,一般情况下,是有这两种原因导致的。第一:父母总喜欢讲大道理,一点小事就上纲上线,搞人身攻击。
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因为着急,或者看题不仔细而出现一些错误。
喜欢讲大道理的家长呢,就会立刻开始指责孩子,你看看你,做事情总是这么不细心,这么简单的题都能算错?真不知道你的心都在哪操着呢,脑子里天天想的都是什么,就你这样子,还指望将来能考大学呢?能勉强混个高中毕业我就替你烧高香了。
看着孩子心不在焉的表情,有些父母还会再加上一句:我跟你说话呢,你听到了么?你看看你,你这是什么态度啊?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听到父母这样的指责和批评,你会一下子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并且下一次写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地去避免么?
这样的说话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否定,挑剔和不信任,甚至会激起孩子内心极大的反抗情绪,孩子内心会非常的憋屈,不服气。
第二:父母不注意沟通技巧,啰里啰嗦一大堆,没有重点,孩子听不懂。
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有些父母看到之后就会特别着急地提醒孩子:
我的小祖宗呀,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还在床上蹦呀?掉下来,摔在地上,那可是要摔出来大问题的呀,你没看到前两天的新闻,一个小孩从床上掉下来,直接就进了重症监护室了吗?我天天在家忙里忙外的,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如果你是孩子,听完父母这么啰里啰嗦地说了一大堆,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你会乖乖地自觉地从床上沙发上下来,不再蹦蹦跳跳了么?
肯定不会。
因为你根本就没听懂父母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所以,父母这样说的后果就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孩子会这样的行为在父母看来,就是不听话,不配合,唱反调。
通过以上两点,我们会发现,之所以孩子总是不愿意我们的,核心的问题就在于:
我们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说自己的情绪,说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导致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完全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也就是无效沟通。
想让孩子配合我们,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们就要从说话方式上来做调整,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会说话的高情商的父母。
奶油妈妈跟大家分享一个沟通的万用话术,这个沟通话术,你掌握了之后,可以保证让你无论是在跟孩子,跟老公,跟同事朋友沟通的时候,都能够让你成为一个高情商的,受欢迎的人。
首先,希望大家可以记住三点原则注意事项:
说眼前发生的事实,说你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说你的建议和需求。
只说眼前发生的事实,不可以夸大,也不故意抹黑,然后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接着给出自己的建议或者需求,让对方能够明白,你希望他怎么做。
奶油妈妈把这套沟通模式,简化成了9个字的口诀,大家可以做一个笔记:我看到,我感觉,我希望。
拿刚才的两个案例来说。第一,孩子写作业粗心了,算错了题。
如果用这个9字口诀来沟通就是这样的:
妈妈看到你今天的作业里面,有3道题算错了,妈妈感觉这些题目你一定是会做的。
可能是因为没有仔细看题,也可能是因为做完之后没有认真检查,妈妈希望以后在做作业的时候,你可以先仔细地把题目看三遍,然后做完之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确认没问题之后,再拿过来让妈妈帮忙检查,可以么?
第二:孩子在床上蹦蹦跳跳。
我们就可以这样说:
宝贝,妈妈看到你一个人在床上又蹦又跳,妈妈感觉这个行为非常的不安全,如果不小心摔下来,磕到了你,你自己觉得疼,妈妈也会很心疼,妈妈希望你可以站在地上蹦,或者你想在床上蹦的时候,告诉妈妈,让妈妈在卧室里陪着你,可以么?
就是这个简单的9字口诀,既让孩子明白了问题出在了哪里,又让孩子了解到了正确的处理方式,妈妈也不用因为孩子的问题,气急败坏的对着孩子大吼大叫,这样的一个一举三得的沟通方式,你学会了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0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