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秦志刚
朱勇
在马拉松跑道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明显的标识,按照不同的配速在赛道上均匀地分布,他们是有专业急救技能的跑者,“守护天使”一般跟随在跑者身边,在第一时间守护跑者的生命,他们被跑友们亲切地称为——“医疗跑者”。此前,盛京银行2023沈阳马拉松开展“医疗跑者”招募工作,组委会收到有效申请377份,经过选拔,其中80人将作为今年赛事的“医疗跑者”。
跑者精神不止于“奔跑”
“运动员们在听到发令枪响的那一刻,眼中就只有远方的终点。但对于‘医疗跑者’来说,发令枪响后我们眼中就只剩下身边的这群运动员。”作为沈阳市马拉松协会会长,秦志刚参加过50多场马拉松赛事,并在2018年考取美国心脏协会HS导师证书之后,以一名“医疗跑者”的身份参加多场马拉松赛事。
昨天,秦志刚向记者介绍,每一场的马拉松赛事,医护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场外医护属于官方重要救援力量,承担着整个马拉松医务救援工作,一般携带大量药品和各种专业器械。而‘医疗跑者’属于协同和辅助救援力量,相对来讲,流动性更好,在赛程中更能近距离地接触到跑者,并且可以靠专业知识主动排除隐患,根据跑者当前情况指导跑友降速,甚至停赛,以防止意外发生。”
自从担任马拉松“医疗跑者”以来,秦志刚遇到过大大小小十几次急救经历,大多是中暑的、电解质紊乱的、低血糖的,有时也需要给跑者除颤或做胸外按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救助,是在2019年的一场马拉松赛场上。秦志刚回忆说:“当时一个小伙子跑到9公里处突然倒地,我在对他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他是中暑了,便马上对他进行补水降温,五六分钟之后,他的脸色慢慢好转,意识也逐渐恢复。”
秦志刚表示,中暑分为轻的、重的和热射病,轻微中暑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向严重方向发展,甚至会影响生命安全,“但周围好多人都不了解这种情况,缺乏急救知识。从那之后,我就更看重向马拉松跑者传播急救知识,并组织协会开展了多次急救知识培训,目前已有近5000人获得了专业证书,他们分布在全国各个马拉松赛场上。”
相比个人成绩更看重赛道安全
“医疗跑者”并非医生专属,只要拥有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证书或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发的急救证书,非医护人员也可以成为“医疗跑者”。37岁的朱勇就是这样一位非医疗专业的“医疗跑者”。
朱勇也是一名来自沈阳的马拉松运动忠实粉丝,他曾在2016年-2018年连续三次参加沈阳马拉松赛事,而这次,是他第一次担任“医疗跑者”。
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做“医疗跑者”时,朱勇向记者解释道,他曾在马拉松比赛中,出现过腿部抽筋的情况,当时正是一位“医疗跑者”及时为他进行了紧急治疗,并帮助他顺利完赛,正是如此,也让朱勇萌生出当“医疗跑者”的想法,“去年,公司正好组织大家进行急救培训,我便报名参加了,并顺利拿到了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发的急救证书,这次听说‘沈马’要招募‘医疗跑者’,我就填了报名表,没想到自己能被选中,真是太开心了。”
第一次担任“医疗跑者”,朱勇的内心很忐忑,他担心自己经验不足,遇到紧急情况会慌张,“这些天我经常复习一些医疗急救知识,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巩固这些知识,才能掌握得更熟练、更全面,需要用的时候才能临危不乱。”
在朱勇看来,“医疗跑者”责任重大,需要随时观察选手的身体状况,并在突发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这就意味着“医疗跑者”不可能像普通跑友一样只追求个人成绩,而更要看重赛道安全,“其实,像中暑、抽筋、低血糖等状况经常会出现在马拉松比赛中,简单地说,我需要做的就是牢牢盯住以前的那些‘我’,并帮助大家顺利完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