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康日报


记者 吴苏 实习生 陈健飞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百十头膘肥体壮、品质优良的牛映入眼帘,整洁干净的牛圈内,牛群一字排开,一边吃着草料,一边悠闲地听着音乐,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对牛弹琴’可以提高牛的进食量,促进饲料的消化,同时也放松牛的心情。”见记者一行有些疑惑,新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温臣热情地解释道。
85后的温臣,是土生土长的汉滨人,在关家镇连绵的大山内,他从稚嫩的幼童成长为挺拔的少年。可由于家中孩子众多,初中毕业后,温臣不得不跟随着南下打工的人潮,步入社会的滚滚洪流,开始为生计昼夜忙碌。“那时候日子苦啊,为了多赚点钱,我啥苦活都干过。”进工厂、下煤窑、开货车……在颠沛的打工生涯中,温臣靠着肯卖苦力、勤奋踏实,让自己的生活慢慢得到改善,这期间,他也顺利成了家,有了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
2010年,在外漂泊十余年的温臣考虑到做苦力也不是长久之计,再加上父母年龄大了需要照顾,妻儿也需要自己的陪伴,于是他挥别了远方,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该干些什么呢?把能做的事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之后,温臣想起幼时跟着父辈放牛的经历,觉得养牛是个好行当。“首先牛肉价格比较稳定,不会像猪肉一样大起大落,再加上我小时候养过牛,想着上手比较快,就决定发展养牛产业。”说干就干,温臣把修建养牛场的想法向关家镇党委、政府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协调好了养牛场的选址及用地等事宜,经过紧锣密鼓的加工建设,100多个平方米的牛圈迅速建成投用。“刚开始也担心自己养不好,毕竟现在养牛和以往不一样,防疫、饲料等各方面的知识技术都要到位才行,所以就只买了20多头秦川牛和本地黄牛。”小牛犊子进了圈舍后,新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匾也挂起来了,温臣正式开始了他的‘牛’事业。为了能尽快熟悉养牛所需的技术知识,温臣边养边学,有空就往畜牧专家的办公室钻。夜晚牛睡了,他还在房间倒腾,看养牛视频、翻养牛工具书,整个人魔怔般,一心只想把牛养好。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钻研下,他逐渐掌握了养牛所需的专业知识,从饲料配比到牛群防疫,从小牛繁殖到成牛育肥,各项技术他都已经了如指掌、炉火纯青。
随着技术的纯熟,他又开始针对各个品种不同的牛进行优化选育,其间淘汰了一些市场反响一般的品种,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优良牛种。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饲养,小牛犊慢慢长大了。“随后我陆陆续续卖出十多头牛,一头牛的纯利润大约五千元,让我相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回忆起牛群出栏时的旧事,温臣的言语间有掩不住的喜悦。
正所谓一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真的富。在发展过程中,温臣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将父老乡亲嵌入养牛产业中,他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给农户提供小牛犊,自己回收成牛,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除此之外,他还吸纳了三名村民到牛场务工,管吃管住,每人每月还有3000余元的收入。今年58岁的脱贫户王发军就是其中一个,“我岁数大了,在外面干活也没人要,养牛是我熟悉的活计,现在在养牛场务工,自己有事干,赚的钱还能留着给孩子交学费。”如今,王发军已经熟稔了养牛的全部流程,他也亲眼见证了“牛人”温臣如何将养牛事业一点点做大做强。
从2014年以来,温臣不断扩大养殖场的规模,牛群数量也逐年增长。“也是看着养牛所带来的效益还可以,就想着发展壮大,最开始厂房只有100多个平方米,想多养几头牛都没有场地。后面我又陆陆续续把赚的钱投入到厂房建设中,现在都花了300多万了,厂房面积也扩大到了1600多个平方米,今年牛的价格有所下滑,目前只有220头的存栏量。”十余年的养牛经验,已经让温臣能够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养殖品种和数量。他也决心要在养牛这个行业持续深耕下去,将其作为终生事业来发展。“有党和政策的扶持,我对养牛更加有信心,下一步我还计划投建二期厂房,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更多乡亲过上‘牛’日子,奔向新生活。”谈及未来的打算,温臣信心满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7 15: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