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黑龙江海林市
数字化助力农产品“出圈”
张丹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刘伟林岳海兴
人勤春来早,在黑龙江省海林市的广袤乡间,新农人正以新技术、新方式忙碌着,一派产业兴旺、乡村和美、人才汇聚的喜人景象。
走进海林镇蔬菜村的温室大棚,西红柿、茼蒿、油菜、水萝卜等各类菜苗长势喜人,处处充满着春的气息。今年蔬菜村采取套种模式,新品种的引进和数字化设备的引入,为大棚里的蔬菜增加了科技的力量。从1月初开始整地、选种、育苗,2月末,大棚内第一批蔬菜已经“新鲜出炉”。蔬菜村的蔬菜除了丰富本地蔬菜市场之外,还将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
“今年的备耕生产形势特别好,从新品种的引进到科学管理全部都落实到位,全村菜田的面积落实到6500余亩,其中棚室面积达到了3000亩。”蔬菜村党委书记窦乃兴说。
产业振兴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引擎,种植新鲜反季节果蔬,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也鼓起了种植户们的“钱袋子”。
“今年我们种植了6个大棚,草莓、西红柿各3个,温控等设备都是数字控制,省时省力,再按目前市场价格,预计6个棚收益近40万,相当可观了。”长汀镇种植户王兴富一边采收,一边和记者算着经济账。
长汀镇积极培育和发展以温室大棚产业为主的特色设施农业,建设宁古农业体验园,王兴富就是农业体验园的种植户之一,他不断探索提高种植技术、引进优质品种、安装智能化设备,对于未来充满信心。
“家人们,感谢支持,下播后马上打包发货,下次见!”二道河镇北宁村村民孙公炳结束2小时的直播,卖了120多单木耳、蘑菇、山野菜等山产品。
二道河镇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优质的山产品“藏在深山少人识”,有着一定直播经验的“炳大叔”是二道河镇发掘培育的第一个农民“网红”,通过他的示范带动,成功催生了一批“新农人”,他们结合本地乡土文化,展示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和特色农副产品,并依托数字平台,让土特产“出山”、特色农产品“出圈”。
去年,海林市食用菌产量稳定在6.3亿袋,中草药种植面积达3.7万亩,寒地浆果种植面积突破8000亩,建成海浪河流域蔬菜产业带,年产各类绿色蔬菜1.1亿斤,收入突破亿元。今年,海林市聚焦三农固本强基,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禀赋,全面打造特色化海林新样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0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