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德州日报
沧州市海兴县——
修园立碑 缅怀先烈
□本报记者胡兵本报通讯员冯腾飞
“这座由张凤鸣修建的烈士陵园里,长眠着曹庄子村和周边村庄的23位烈士。”近日,德州“走进冀鲁边”媒体采风活动来到沧州市海兴县,在曹庄子烈士陵园内,曹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成为采风活动组介绍了陵园的建设情况。
抗日战争时期,曹庄子村是抗日堡垒村。作为冀鲁边区的抗战后勤基地之一,共有粮站、兵工厂、被服厂、织袜厂、电台、烽火报社印刷厂、情报站第四分站、鞋帽厂等8个单位
先后入驻。“那时,这个仅有40多户、200多人的小村庄先后走出35名军人,共有7位烈士为国捐躯。该村离休干部张凤鸣为缅怀牺牲的战友,联合幸存战友及烈士家属共同出资,为曹庄子村的烈士们立碑。”王学成激动地说。曹庄子烈士陵园1995年建成,1998年成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又入选市级国防教育基地。
张凤鸣1924年出生,18岁入党,先后成为区中队战士、县大队排长,1945年正式参军,之后参加了济南、淮海等战役,1954年转业到上海,1986年离休回乡。
为搜集烈士资料,张凤鸣先后到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走访,写下10余万字的笔记。
多年来,在张凤鸣的倡导下,曹庄子烈士陵园进行了多次改造扩建,陆续增加了31座碑。2004年,他又出资2万多元在园内建成一座烈士纪念堂,逐步容纳周边散葬烈士。2013年,张凤鸣去世后,他的儿子张连胜接续守护陵园。
在曹庄子烈士陵园参观结束后,采风活动组又来到海兴县博物馆。
海兴县博物馆红色文化展厅包括4个单元,分别为“沧海红日革命先声”“冀鲁抗战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模范红区”“薪火相传靠海而兴”,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海兴人民共同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事迹。
在小山惨案纪念碑前,海兴县工商联副主席(海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金连广向采风活动组介绍了当时惨案发生的情况。
“小山惨案是发生在1941年9月的一次震惊华北乃至全国的重大惨案。”金连广介绍说。1941年9月24日、26日、28日,日军先后3次向小山四村发动空袭,共有130人牺牲,重伤140多人,轻伤千余人,一时间,该村“无人不戴孝,家家有哭声”。为铭记那段苦难岁月,当地建立小山惨案纪念碑,教育后人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小山惨案纪念碑总占地面积234平方米,碑体高2.4米、宽0.86米,碑体正面镌刻“小山惨案纪念碑”7个大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3: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