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宠物

你知道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吗?

类别:宠物 发布时间:2022-03-18 21:2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新华社杭州3月18日电 题:你知道鹅是从什么驯化来的吗?

新华社记者冯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近1400年前,唐代诗人骆宾王相传七岁咏鹅,至今脍炙人口。而由大雁驯化而来的家鹅,与我们相伴的历史更为久远。最新研究显示,在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的一处遗址中,先民已开始驯雁为鹅。这是中日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相关论文最近已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

这处为驯雁为鹅提供实证的遗址是浙江宁波余姚市的田螺山遗址。它于2001年被发现,在2004年至2014年间经历了5次发掘。它是继20世纪70年代,余姚发现著名的河姆渡遗址后,河姆渡文化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誉为“又一个河姆渡”。2007年,当地政府在田螺山遗址兴建了展示馆,考古研究一直在持续。

田螺山遗址的早期文化层出土了232块雁类的遗骨,田螺山遗址考古队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介绍说,它们应该是先民的“厨余垃圾”,出土地层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第一期,距今有7000至6500年的历史。

从2015年起,中日两国学者合作对田螺山遗址开展动物考古研究。他们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萧山博物馆、兰州大学以及日本的北海道大学、筑波大学、东京大学、金泽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运用了组织学、地球化学、生物化学和形态学等多学科手段。

通过组织学分析,学者们发现了4块幼鸟的遗骨,它们属于4至16周龄的幼鸟,其中一块更属于4至8周龄的幼鸟。而野生大雁通常要8周龄后才有能力迁徙,因此,专家判断,这只幼鸟是在当地孵化的,而当地并非野生大雁的繁殖地。

同时,学者们又分析了这批遗骨中氧、碳、氮的同位素比例,并与遗址中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进行了对比,发现有少数的雁是喝本地水、吃本地食物长大的。学者们还发现,有几只雁体型大致相同,应当是圈养繁殖的结果。

经过碳14同位素测定,这批遗骨距今已有7150至6670年的历史。这就意味着,约7000年前,在如今的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一处原始村落,大雁开始了被人驯化的“鹅生”。中日学者研究认为,田螺山的发现或可证明,鹅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

为什么南来北往的大雁,会选择在田螺山安家落户?孙国平说,它们可能是看上了这里的“美味”。河姆渡文化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像田螺山遗址附近的施岙遗址,就发现了约90万平方米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稻田,这是考古发现的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先民收割稻田,做不到颗粒归仓,也就在无意间给大雁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从而为驯雁为鹅提供了机会。它们的肉能吃,羽毛能用,会下蛋,还能当警卫,这应该是先民驯雁为鹅的初衷。【编辑:田博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8:26:5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浙江一县城考古走向“大河姆渡”时代:有遗址距今8000多年,当地正建考古遗址公园
...。50余年来,余姚持续加大对河姆渡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河姆渡文化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外延不断得到扩展,围绕河姆渡文化的探索从未停止。11月11日至12日,由余姚市委宣传部与澎湃
2024-11-15 13:51:00
中国人口凭什么长期世界第一
...里之处,考古发现田螺山遗址,距今大约6500多年,属于河姆渡文化。2004年,在田螺山遗址一期,只有300平的地方,考古人员发现几十万颗碳化稻米,反映出当时田螺山农业极其发达
2023-05-11 10:08:00
...数字文化创新班,引导师生活化利用传统文化数字化赋能河姆渡文化焕发生机本报讯(记者 史望颖)当河姆渡文化来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字文化创新班,科技、艺术、人文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
2024-03-27 10:20:00
宁波人8000年前就在吃灵芝了
...域频频打出“王炸牌”。此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展出井头山遗址出土的3小块灵芝块。这将“神农尝百草”的历史追溯至史前时期。井头山遗址距今
2024-06-11 05:39:00
钱塘江以南地区首次大规模揭露河姆渡文化晚期前段遗存
...现的汶溪遗址出土遗存年代从史前时期延续至唐宋,其中河姆渡文化晚期前段(距今5800至5500年)遗存系在钱塘江以南地区首次大规模揭露。据介绍,汶溪遗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
2023-12-15 09:41:00
浙江宁波陈王遗址出土遗存从史前延续至唐宋
...院获悉,新发现的宁波陈王遗址出土遗存丰富,其年代从河姆渡文化四期延续到唐宋时期。陈王遗址河姆渡文化墓葬随葬陶器。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供图陈王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丁风雅
2023-12-12 10:24:00
...考古称得上收获满满:宁波奉化陈王遗址,探寻宁波地区河姆渡文化与良渚文化墓葬形制演变和社会发展模式变迁等;杭州桐庐沈家畈遗址,实证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生产技术体系及组织生
2024-01-24 07:08:00
之江文化中心开放,浙博展出“浙江万年人文历史百件大事记”
...大事记中的高光亮点,包括长兴七里亭遗址、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越王勾践灭吴、王羲之书《兰亭序》、大运河南北贯通、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南宋定都
2023-08-29 17:49:00
...流域,欧洲的水稻都是从印度传过去的。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将中国水稻种植历史提前到7000年前。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江西各地发现了大约距今1万年前的人工栽
2024-08-27 10:03:00
更多关于宠物的资讯:
夏天猪食欲大减怎么办?育肥猪夏天吃的少怎么办?这样做就对了
夏季高温酷暑,育肥猪常因热应激导致采食量大幅下降,生长速度放缓,养殖效益受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解暑降温、保持圈舍清洁
2025-05-27 15:39:00
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上海市第四届文明养宠嘉年华暨首届宝山宠物文化季举办人民网上海5月24日电 5月24日
2025-05-24 21:0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民网南宁5月23日电 (雷琦竣、实习生黄婧昕)每年5月23日是世界海龟日,海龟这一在地球上已生存超1亿年的古老物种
2025-05-23 22:49:00
安徽广德:科普进校园 共护“多样”精彩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要保护什么?”5月22日,广德市桃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2025-05-23 11:42:00
防城港:金毛犬走丢 民警帮找回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民警在排查线索。李聪摄“豆豆!”市民李先生蹲下身子,张开双臂,金毛犬“豆豆”也兴奋地向前奔去
2025-05-23 09:09:00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用 电子导盲犬等60余种产品集中亮相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视障人士体验助视类科技产品。 袁友平摄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李博)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
2025-05-19 13:59:00
牛热应激怎么处理?牛热应激怎么治疗?一定要这样做
在高温环境下,牛极易因无法有效散热而出现热应激,影响健康与生产性能。处理牛热应激需要从环境、饮食、管理等多维度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
2025-05-19 14:49:00
母牛胎衣不下多久腐烂排出?母牛胎衣不下能恢复吗?
在母牛的养殖过程中,胎衣不下是常见的产后疾病。正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胎衣会在8-12小时内自行排出。若超过12小时仍未排出
2025-05-16 15:22:00
江西临川:机器狗“领跑”大课间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大课间活动时,学生们正在与机器狗进行“人机互动”。郭昊摄人民网临川5月16日电 近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足球场上
2025-05-16 17:18:00
番鸭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有什么办法促进番鸭快速红脸红鬓?
对于养殖户来说,番鸭红脸红鬓不仅是外观特征,更是其生长成熟的标志,直接影响着市场。那么,番鸭究竟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又有什么办法能促进这一过程呢
2025-05-15 11:13:00
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番鸭快速出栏?
番鸭出栏时间直接关系到养殖周期和经济效益,而掌握让番鸭快速出栏的方法更是提升收益的关键。那么,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
2025-05-15 11:1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人民网重庆5月13日电 (记者胡虹)近日,2025年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在重庆举办。本次会议以“关口前移
2025-05-13 11:2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我从未见过金丝猴,看到新闻后,直接动身从比利时赶来这里。”近日,专程从比利时赶到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看金丝猴的姑娘罗兰激动地说
2025-05-13 04:22:00
夏天养猪用什么中药清热解毒?猪太热采食量下降怎么办?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不仅让人备受煎熬,养猪场的猪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持续的高温容易导致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引发热应激等疾病
2025-05-12 14:52:00
牛粪便带血用什么药?牛粪便带血丝怎么回事?赶快收藏起来
牛粪便带血若因球虫病而起,需从药物治疗、环境管理、预防工作三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保障牛群健康。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对抗球虫病的关键武器
2025-05-08 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