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唐李村
二百多年村规民约传承好乡风
马光仁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杨钰莹
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唐李村的村史陈列园内,有座距今287年历史的“李家庄牌甲永和碑”,记录着彼时村民们的道德与行为准则,也是该村现行村规民约的雏形。
碑文记载,“凡有公事、公务具赴伊家相助,救火、救院,须要临门相拯……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相邻,百姓亲睦,此之谓也……”落款是“乾隆二年岁次丁巳十一月十二日”。
二百多年传承赓续,如今这份乾隆年间的道德准则被赋予时代新内涵。唐李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结合村情实际,重新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内容涉及村风民俗、红白喜事、孝亲敬老、邻里关系、村容村貌及社会治安等方面;每年选树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和“十大孝星”,重阳节举行“老年人茶话会”等;各村还成立监督小组,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和老党员担任,促使村民之间相互约束督促,做文明村民。
虽说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但村民之间还难免磕磕绊绊。唐李村同时创新设立“百姓议事角”,村“两委”干部轮流与村民谈心谈话,说事儿唠家常,倾听群众呼声、了解诉求。议事话题囊括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大棚的收成,又有琐碎如家庭和谐、婆媳关系等。每次来到“百姓议事角”,让村民在闲聊“拉呱”中化解日常小摩擦,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唐李村党支部书记唐友喜以自己的名义开了一间调解室——“老唐拉呱”,每天吃完晚饭他便“坐镇”调解室。“咱村的村史馆什么时候能建好?”“上次咱村找的老年人义务理发什么时候再来?”“我家门口的路灯坏了,能不能给修一下?”被村民们簇拥着的“老唐”变成了大忙人,但他总是乐呵呵地给村民耐心解答。
“村民之间能有啥大矛盾?无非就是需要一个中间人,把话说明白,互相心里别憋气。”唐友喜说,“自从调解室和‘百姓议事角’成立,村民反映问题、提意见的渠道更加畅通,做到‘矛盾不上交’不是难事,以后会吸引更多乡贤、返乡大学生加入调解队伍,形成人人参与的好局面。”
二百多年村规民约深入人心,议事角“拉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拉近干群心的距离。唐李村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传承了乡村文化,助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更勾勒出村民自治新面貌,“约”出村民幸福新生活,提升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意识,助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