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15年,美国大使馆因为中国审判一位罪犯而据理力争,按他们的说法,中国无权对任何一位公民肆意进行审判。
中国并没有将美国单方面的反对放在眼里,美国不服,但是也没有其他办法。
而这位令美国不惜引发争议,也要与中国发生冲突的罪犯,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华人,看似是貌不惊人的中年大妈,也没有庞大的身世背景。
让人想不通,她为什么会成为两国矛盾的焦点。
那么这位叫做潘婉芬的中国大妈究竟是什么人?她有什么魅力能让高高在上的美国为她多管闲事呢?
被驱逐的中国身份
1996年,阔别故乡已久的潘婉芬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她一到来就受到了本土人民的热烈欢迎。
原因也很简单,潘婉芬是一位有资产,有实力的女企业家。
她在越南度过童年,在美国长大,这些年来一直在拓展自己的产业。因为心系祖国,毅然抛弃美国的荣华富贵,回到此时还较为落后的中国。
面对记者和政府的采访,潘婉芬落落大方。
“我回到中国,一方面是为了跟中国的企业家交友,另一方面是为了投资这里的企业。我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设我们的美好国家的。”
潘婉芬此番大公无私的言论一出,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所有人都为她的赤子之心感动,潘婉芬这位貌不惊人的中年妇女,几乎成为了民族脊梁一般的存在。
在她看似诚恳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个秘密,不仅跟她的高知身份有关,背后更隐藏着关于两国较劲的巨大阴谋。
潘婉芬原本也是一个中国人,不过她从小就跟随父母来到越南生活。他们在那里经商,潘婉芬的父母都是很有头脑的人。在越南,一家人的生活富裕又轻松。
但这一切都随着时局的变化戛然而止。
在上世纪,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出现裂痕时,越南却与苏联日渐亲密。这也导致了中越两国关系的紧张。
身为中国人,潘婉芬一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越南的生活变得尴尬起来。
潘婉芬开始受到同龄人的排挤,昔日关系还可以的同学见到潘婉芬,总是翻着白眼道:“又是那个中国人。”在整条大街,他们一家也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了。
好在潘婉芬的父母能力强,他们又有着可观的财富。这些改变并没有太多地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潘婉芬照样去学校上学,她的朋友也愿意陪在她身边。
但不久后,随着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爆发,且连连报捷,越南人的仇中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大批在越南的华人遭到了驱赶、歧视等种种不公平待遇,而且这种歧视是从上到下的,有民间的自发,也有官方的助纣为虐。
在这种情况下,一家人的生活越发举步维艰,没有人想跟中国人合作,也没有人愿意光顾他们的产业,潘婉芬父母的生意自然就黄了。
家庭条件一落千丈,潘婉芬在学校的日子也很难过。
她总是哭着跑回家,告诉父母,其他同学如何欺凌她,老师又是如何当面针对她。
潘婉芬此前的生活一向顺风顺水,她想不通为什么一夕之间,一切就变了呢?
她只是隐隐约约从别人对中国的仇恨中,感受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她来自中国。
“要是自己不是中国人就好了。”
潘婉芬忍不住想象,那样子她就不会遭受这一切的不公平,她还是那个被人捧在手心的富家小姐。
到后来,越南已经容不下中国人的存在了。
走到街上,所有人对她们喊打喊杀,甚至扔石头。日常的衣食住行也受到了很大阻碍。
潘婉芬的父母预感到,再留在这里,不仅会失去一切财产,也许生命也会受到威胁。
于是他们匆忙收拾了行李,在朋友的帮助下,搭乘上前往大洋彼岸的飞机,逃难到美国去了。
但是潘婉芬的中国人身份给她带来的挫折还不止于此,此后她将一次次地痛恨这个给她带来了生命的国家,并且种下“复仇”的火苗。
再度点燃仇恨火焰
来到美国后,潘婉芬的父母又重新振作起来。
聪明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是最有力的武器,在美国,潘婉芬的父母又从小生意做起,发了家。一家人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美国的现代化让从小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潘婉芬,大开了眼界。
在她眼里,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有着生机勃勃的活力,丰富的文化和自由的氛围让她深深爱上了美国。
唯一令她苦恼的是,她的华人身份。
作为中国人,潘婉芬长了一张典型的黄种人面孔,在一众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之中,她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又那么的“丑陋”。
当时美国百姓中也存在着对中国人的歧视,虽然没有到喊打喊杀的地步,但是这种歧视是隐形的。
包括喊中国人“眯眯眼”“东亚病夫”。
这些在日常中避无可避的轻视让潘婉芬很不好受,她一向是父母的心头宠,也继承了他们聪明的头脑,学习成绩优异。
她想,我真的比别人差吗?还是只是因为我是个中国人呢?
潘婉芬觉得很不甘心,再一次深深地痛恨自己的祖国,认为是这个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毁了她的生活。
潘婉芬为了改变现状,更加努力地学习,她本来就很擅长学业,在一定要改变命运的决心之下,成绩更是突飞猛进。
不久后,她就收到了来自哈佛的录取通知书。
潘婉芬进入了法学院,她感觉自己已经敲开了这个国家上层阶级的大门,接下来她会成为一个精英,得到父母没有的地位和尊重,彻底改变他们身为中国人可悲的命运。
她在哈佛努力钻研,争取学到更多的本领,早点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然而她飞黄腾达的美梦随着毕业彻底破碎。
因为名校毕业,且在大学成绩优异,潘婉芬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在军工企业担任法务专员的工作。
她战战兢兢,劳心劳力地为企业工作,付出了无数心血。但是她所做出的贡献好像无足轻重。
领导总是选择性忽略她,每次出现了差错,就拿她开刀。然而升职加薪,潘婉芬不会是首要人选。
眼看着一个个能力比她差,工作没她努力的同事都先后受到了重用。潘婉芬再也忍受不了了。
在哈佛,她是备受尊敬的尖子生。但出了社会,却人人都能爬到她的头上。
连同事都会针对她的东亚外貌大开玩笑,觉得她是软弱无能的黄猴子。
潘婉芬对此一再忍耐。虽然气愤,她却不觉得这是种族歧视的美国人的错。
美国白人虽然说话粗鲁了一点,可她觉得,他们外表好看又聪明,而且美国是一个多强大的国家啊,立足于世界之巅,一切都是最顶尖的,连空气都充满着自由的基因。
一个至高无上的强者,又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
她认为都怪软弱无能的中国,它太没用了,如果中国能强大一点,华人又怎么会过上倍受欺凌与歧视的生活呢。
之后的数年,潘婉芬的生活都很不如意,在美国的生活,她一眼就看到头了。
她开始考虑要不要回中国发展,虽然她不喜欢这个国家,但是赚钱嘛,在哪都不寒碜。
结果,就在她回国前,一个机遇找上了她。
成为间谍策反20000人
“你要不要当间谍?”
面对中情局的试探,潘婉芬一下子就激动起来。她兴奋地点点头。
“我真的可以吗?”
就在潘婉芬为自己的去向犹豫不决的时候,美国中情局注意到了她,并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在美国人看来,潘婉芬有中国面庞,精通中国话。外表平平无奇,不引人注目。
偏偏却有着哈佛毕业生,这个精英身份。很适合包装成一个心系祖国的精英海龟,替他们深入中国,套取情报。
更重要的是,在跟潘婉芬的交谈中,他们发现潘婉芬对中国有着深深的厌恶和鄙视,这样他们就能利用这种心理,更好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如果可以为美国效力,潘婉芬自然是不希望自己回到中国工作的。而且替美国政府办事,是一份光鲜又体面的工作,她坚信只要自己努力的话,一定能够得到重用,成为自己梦寐以求的美国精英。
之后,中情局对潘婉芬展开了全面而周密的训练。
在漫长的一年时间中,潘婉芬学会了笼络人心,收集情报以及传递情报。
在考核过后,中情局宣布她可以出师时,潘婉芬无比激动,她志得意满,却不知道自己即将迈向一条不归路。
为了让潘婉芬能顺利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中情局可谓下了重本。
他们给潘婉芬安上了一个商界精英的头衔,找来无数名人给她站街,还给潘婉芬倾斜了大量的金钱和资源,方便她打入中国高层人士的内部。
潘婉芬也很给力,她一在媒体面前露面,很快就招来了趋之若鹜的青睐。
在当时,美国身份和富商人设,对于中国许多还处在探索阶段的企业家来说太值得崇拜了。
加上潘婉芬一直宣传的全力支援祖国建设的计划,让所有人都觉得紧跟潘婉芬的步伐,自己也能分一杯羹。
潘婉芬也不下空头支票,她用自己的资源大力投资建设了不少工厂,她慷慨大方的举动以及爱国行径,让不少人觉得潘婉芬是一个值得交往的角色。很快,她在中国都有了自己的人脉。
就这样在重重助力下,潘婉芬顺利开展了对华间谍之旅。
对于如何收买人心,潘婉芬深谙人性逃不过一个贪的道理。
她总是不断许诺好处,诱惑他们渎职,在一些人禁不住内心的诱惑屈服后,潘婉芬就彻底露出魔鬼的爪牙。
她以贪污受贿为把柄,要求对方听从自己的,否则就把事情暴露出去,让他不仅丢了乌纱还要坐大牢。
知道自己上当的人后悔不迭却又无计可施,只能乖乖由潘婉芬摆弄,成为她收集情报的工具。
潘婉芬知道恩威并施,让一个工具主动为自己服务的才是好工具。她虽然把控着所有人,但也会适时漏一些好处,让他们对自己为首是瞻。
而且每一位下线都或多或少会有着复杂的人际联系,为了表示忠诚,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会将身边的其他人拖下水,继续为潘婉芬服务。
通过这一套手段,潘婉芬发展出了一套庞大的关系网。这些人中,有相关部门负责人,有科研人员,有商界人士,也有普通百姓,数量高达20000人。
潘婉芬在华20余年里,可谓为美国的情报工作立下赫赫战功。
比如中国一直严格进行保密的电磁炮研发技术,美国费尽心机想要弄来,但都没有办法。
潘婉芬却主动请缨,她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找到了一位关键的技术人员,用上老一套的手段,先是取信于他,在对方向她放下戒备后,潘婉芬抓住了把柄,逼迫他不得不背叛国家。
该技术员每提供一张设计图纸,潘婉芬都会给他5000美金,深深地拿捏住了对方。
潘婉芬活跃在各个领域,不管是核能,海军还是航空,都搜罗了种种重要情报,这些信息成为了美国刺向中国的一把利剑。
虽然潘婉芬在中国的势力纵横交错,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她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在搭乘前往澳门的航班时,于候机室被抓捕。
潘婉芬的被捕,立马引起美国政府的反对,他们以尊重人权的名义,勒令中国释放潘婉芬。实则是不愿放弃潘婉芬手中的信息网。
但潘婉芬活跃在中国20多年,对华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数不胜数,如果释放她,无异于放虎归山。更何况间谍罪是刻在刑法上的罪名,中方有权利追责,也有理由追责。
2017年潘婉芬以间谍罪,被判处3年6个月刑期,并且释放后终身不得进入中国。
这位叱咤一时的间谍头目,最终以声名狼藉结束了在中国的罪恶之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5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