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
3月,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中,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阳信地毯非遗工坊”凭借“小地毯织出大市场”的实践成果成功入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其非遗传承能力的肯定,更展现了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与全球化竞争中的独特价值。
阳信地毯编织技艺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据史料记载,明宫织毯工匠黄氏一族迁居至阳信县商店镇小司村,将宫廷地毯技艺带入民间,历经200余年改良,形成融合绘画、雕刻、编织、刺绣、印染于一体的完整技艺体系。2021年,该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阳信地毯非遗工坊年产销手工地毯1060万平方米,全球市场占有率12%,产品远销美、澳、新等30余国,广泛应用于高端酒店、国际会议中心等场所。
为应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挑战,工坊探索“非遗+科技”路径: 与青岛大学联合研发海藻纤维纱线,推出耐磨、阻燃、易清洁的新型地毯,维护成本降低40%。
携手东华大学攻克机械臂协同控制技术,开发“枪刺地毯智能机器人”,实现中低档地毯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3倍,高档产品仍保留纯手工精制特色。
与中国美院、广州美院等高校共建实习基地,设立“瑞鑫奖学金”激励学生设计创新作品,推动传统纹样与现代美学结合。
工坊建设的地毯文化艺术博物馆,陈列历代工具与珍品,展示技艺从手工到智能化的演变历程,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同时,通过“非遗进校园”“技艺传习班”等活动,累计培养传承人近百名,培训农民工人3200课时,打造高素质产业队伍50余支。
在全球化布局中,工坊以文化为纽带,将“串技纹样”“瑞兽祥云”等中国传统元素融入产品设计,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坊在全县设立16处就业基地,带动21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其中农村妇女占比超70%,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顾家两不误”。2024年数据显示,企业年产值突破7亿元,较2000年增长近4倍,为当地贡献税收逾5000万元。
工坊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传承+创新”双轮驱动,计划拓展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并呼吁政策支持以降低人工成本压力,推动非遗技艺可持续发展。
近日,由光明网、中国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媒体记者到阳信瑞鑫非遗工坊进行采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12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