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从都市白领到“新农人”,“85后”青年邱莲花扎根农村筑梦沃野——
家乡就是创业的好地方
眼下正是水稻拔节孕穗期,在光泽县崇仁乡大洋坪村的稻田里,邱莲花仔细检查着水稻的生长情况,脚下一群群“稻香鱼”正欢快地游弋着,似乎在讲述“稻鱼共生”的故事。
“今年的水稻长势不错,鱼苗也长得很好,估计是个丰收年!”邱莲花笑着说。不同于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形象,邱莲花穿着时尚,经常笑意盈盈。
1985年,邱莲花出生在大洋坪村一户普通农家,从小就与土地打交道,看着父辈们在稻田里春种秋收。
走出大山,到城市发展,在农家人的观念里这样才算有出息。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不错的邱莲花选择到上海打工。
“那时,因为没去读大学,老师都为我惋惜。后来,我边工作边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自学考试,顺利拿到了大学本科的文凭。”邱莲花说,在上海工作多年后,因为心系家乡父母,她于2010年辞去月入过万的工作,回到光泽,入职圣农集团,成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
“高中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心里总对家乡念念不忘。只要一有时间,我都会回村里看看。”邱莲花说,2022年11月,她带着女儿回到大洋坪村,路过徐家坝组时,看到成片的荒田,“当时,我的心里就感觉憋得慌。因为我是农民的孩子,不管走多远都忘不了养育自己的土地,见田荒了就心疼。加上女儿问我,这么一大片土地为什么不种大米,爷爷奶奶没饭吃怎么办?我就觉得要做点事情,让这些田不荒着。”
“一次与邱书记聊天,了解到村里的撂荒地情况时,我就说,这些地干脆由我回来种吧。”邱莲花说,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被大洋坪村党支部书记邱献国记在心上,“随后,邱书记多次找上门,和我聊村里的发展情况,鼓励我返乡创业。”
经过一个月的深思熟虑,邱莲花终于下定决心,从圣农集团辞职,回家种田。
刚开始,得知邱莲花要回乡下种田,很多人不理解。“才三十多岁,就要回家扛锄头种地吗?”“人家都是从乡下到城里去,她偏要从城里回乡来!”……
面对种种质疑,邱莲花没有解释那么多,她就是想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我是怀着一种信念和情怀回来的。南平是农业大市,我看好现代农业这个方向,广阔农村大有可为。”邱莲花坦言。
在村两委的支持帮助下,邱莲花承包徐家坝和菜下窠105亩撂荒沼泽地,并成立光泽县众成农业专业合作社。
“经过实地考察,以及和村两委交流讨论,我们决定以‘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发展稻鱼共生项目。”邱莲花说,商讨后的第二天,邱献国就带着她去止马镇仁厚村和松溪县等地取经。
“稻鱼立体种养就是在不破坏稻田本身的情况下,将鱼、螺等水产高密度精养,从而提升绿色可循环养殖种植效益。只要干得好,就能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稻渔双赢’的目标。”邱莲花说。
“目前,合作社已投入近20万元,‘稻鱼共生’试验基地也达到了65亩,8月初已经投放了第一批1000多斤鱼苗,最近正准备投放第二批1000多斤鱼苗。”走在稻田中,邱莲花满脸笑意,“今年就能看到‘稻鱼共生’的效益,让我更高兴的是能带乡亲们一起干活赚钱。”
如今,邱莲花还有更大的设想,就是想打造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亲子乐园,让城里的孩子都能体会农耕的乐趣。她笑着说:“我还注册了‘邱秋在农村’的抖音账号,学着拍摄剪辑一些视频上传,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回望返乡创业经历,邱莲花觉得,只要年轻人有足够的想法,沉得下心,必能在乡村振兴这个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5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