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赵奕
“谢谢老班长。”5月29日下午三点半,刘冉收到了朱杨柱回复自己祝贺的微信。这颗在刘冉眼里闪耀着光芒的星星,即将真正飞向浩瀚星空去“摘星”。
刘冉发微信祝贺朱杨柱
5月29日,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作为国防科技大学培养的博士航天员,朱杨柱也是我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这次出征,他将作为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并在太空开展相关技术试验。
“我很少这么佩服一个人,对他一直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特别优秀,人品特别好,特别努力上进。”5月29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朱杨柱的高中同学刘冉,她连用三个“特别”来表达自己的激动。
01
从优秀到卓越 再到无可替代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高中时的朱杨柱,刘冉选择用“品学兼优”。
他们当时就读的高中是江苏省沛县中学,位于徐州市沛县,是当地最好的中学。在刘冉的印象里,高一进校时,朱杨柱便是班级的第二名。
高一大合照(最后一排右五为朱杨柱)
这个对别人来说可谓优秀的成绩却并未让朱杨柱沾沾自喜。从全班第二,朱杨柱不断地向前奔跑,直至全校第一。高一结束后分班,朱杨柱进入学校最好的班级——实验班。
“后来高三的时候,他的努力再一次震撼到我。”刘冉至今都想不通,究竟是怎样的内驱力驱动着朱杨柱几十年如一日这样努力。因为分班,刘冉和朱杨柱便没有再在同一个班级,但是他们租的房子挨得很近。
当时,朱杨柱和另外几个成绩同样优异的同学合租。每天晚上,刘冉都能听到朱杨柱学习的声音,有时候是半夜十二点过,有时候是凌晨一点过。等休息到凌晨三四点,朱杨柱便又会起来读书。
后来,合租的几人觉得自己声音太大了,可能会影响别人,要想其他的办法。冬天的徐州,阴冷潮湿、没有暖气,朱杨柱只能去教室学习。大概凌晨四点过,刘冉便能听见朱杨柱起床经过的声音。在教室学习一个多小时后,朱杨柱会趴在课桌上睡半个小时,然后起来吃早饭,再继续晨读。
想看日出的人,终于守到拂晓。包括朱杨柱在内,其中至少有四人后来都考上了研究生。
高一同学合照(第二排左一为朱杨柱)
大学时期,朱杨柱偶尔也会和刘冉联系,“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已经从优秀变为卓越,将自己变得无可替代。”
02
看到他 仿佛自己也实现了梦想
刘冉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朱杨柱时,给她内心带来的震动。
那是高一开学第一天的晚自习,班级里决定竞选班委干部,班主任让大家毛遂自荐。从小学开始就当班长的刘冉在竞选班长时,毅然举了手,朱杨柱也毛遂自荐选择担任了团支书。
等所有的班干部竞选完后,大家都陆续收拾东西离开了教室。这时,刘冉看见朱杨柱拿起扫帚,一个人默默地打扫教室卫生,“他就从前往后,一点一点慢慢扫,很仔细很认真。”
那个时候,刘冉开始打从心眼里佩服朱杨柱。
后来,朱杨柱考上国防科技大学,中间也和刘冉断断续续有些联络。“他还给我写过信,现在还在我老家收着的,主要是探讨学习和人生规划。”
大一寒假高中同学聚会。(左二为朱杨柱)
在刘冉眼里,那个时候的朱杨柱是迷茫的,但也是坚定的。尽管不知前路在何方,但朱杨柱从未曾停止过努力奔跑,就像刘冉眼里的那颗闪耀的星星。
在刘冉经历生意失败时,当她认为自己身处泥潭时,“我没有忘记仰望星空,当我看到这颗闪耀的星星是我的同学,是我曾经的伙伴、曾经的同班同学,我就好像自己也实现了梦想。”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从农村走出,一步一个脚印,朱杨柱走到了闪耀的地方。在刘冉的小红书,她回复网友,“我想分享关于朱杨柱的高中故事。”
刘冉期待,能以朱杨柱的经历来激励农村学子重新燃起对学习的兴趣,唤醒对未来、对梦想的渴望。“希望大家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他真的是一步一步靠自己。”
身为空气动力学专业博士后、曾任大学教员,继而成功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并即将作为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载人飞行任务——这段经历对朱杨柱来说,绝不仅仅是幸运,更不是偶然,而是一个青年学子执着追梦十余载的故事。
正如朱杨柱在媒体见面会上说的那样:“中国梦带来了航天梦。我很幸福,赶上了一个新时代。让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都有机会实现人生梦想和价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30 05:45:5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